中新網7月29日電 奧巴馬在第一次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上親自致辭,講道:“幾千年前,偉大的思想家孟子說到‘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我們的任務是打造我們為我們的子孫后代追尋的通向未來的路徑,避免不信任,剝除那些現在阻擋我們開辟路徑的茅塞;永不忘我們一起努力的歷程。”而今年2月,希拉里訪華時用了中國成語“同舟共濟”。新加坡《聯合早報》今日發表署名文章指出,美國政府越來越“愛用”中國成語名言,顯示出加強中美關系的愿望,但另一方面,美方也存在很多矛盾的心態和做法。文章摘錄如下:
我非常興奮地看到奧巴馬的講話中居然用了這句智慧的中國成語。然而,略有遺憾的是,孟子的原話中緊跟后面的 “今茅塞子之心矣”,奧巴馬講話中沒有用。
對華政策相當務實
最近,我們經常聽到奧巴馬政府官員引用中國成語。這一動向并非中國的文化“軟實力”穿透了美國,正在塑造了美國思維,而是顯示了奧巴馬政府中的中國問題專家正在發揮作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嘛!
為奧巴馬提供這樣高明的中國成語的顧問確實高明,只是直譯了孟子的話,沒有直接使用“茅塞頓開”的成語,因為他的政府內部和美國國內有許多不主張加強與中國關系的聲音和勢力。遺憾的是,孟子的“介然用之而成路”被糟糕地翻譯為“暫時(短期)成為路”(a trail becomes a path in a short time)。也許這是非常美國式的理解,卻反映了奧巴馬的實用主義:只是因為美國目前需要中國,才加強對華協調。也許許多中國人要問:將來渡過了危機,是否還需要這樣的中國路?
如同其他政策,奧巴馬政府的對華政策也是相當務實的。這里的“務實”有兩個含義,一是尋求中國的合作本身就是務實的表現,而不是務虛,因為奧巴馬政府確實面對深重的挑戰,沒有中國的合作,無法應對這些挑戰;二是,奧巴馬政府網羅了許多一流的中國問題專家,深知中國問題的復雜性,在處理對華問題上格外小心謹慎。
目前,僅從華盛頓看,美國國內在對華政策上意見繼續紛呈,但大體是兩種:
第一,希望延續布什政府時的政策,經濟關系為主,雙方利益關系密切;其他問題為輔,如恐怖主義和朝鮮問題等密切合作;但守住一點底線,那就是,拒絕把與中國的關系上升為“戰略關系”。從布什政府退下的高官為奧巴馬政府建言:奧巴馬政府要繼續布什政府的對華政策,因為布什政府的政策很成功。
另一種是修改了的克林頓時的政策,即綜合處理對華關系,不僅要談經濟和氣候,而且要談其他。這意味著美中關系更加全面,同時,美國用“非經濟”議題牽制中國。
政策框架大體成型
目前,是后一種主導了美國對華政策思路。這后一種思路,既有美國對華政策的延續,又有奧巴馬政府的創新。試圖主導對華政策的國務卿希拉里,就任以來一直就是這樣說的:美國與中國的關系是綜合性的關系。
一方面,綜合性的對華政策就是希拉里說的“綜合性的伙伴關系”;但是,另一方面,因為要涉及中國的許多內政,中國方面不希望美國這么做,但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國務院顯然已經確定要與中國討論全面的問題。這就是為什么中美之間新的對話機制是一個冗長的名字:“戰略與經濟對話”。美國把非經濟的議題列入日程中,顯示了奧巴馬政府外交政策的另一面,即“有原則”。
在奧巴馬政府的外交政策大將中,國務卿自不用說,駐聯合國大使賴斯(Susan Rice)、國防部負責政策規劃的副部長弗盧努瓦(Michèle Flournoy)和國務院政策規劃司司長斯洛特爾(Anne-Marie Slaughter),都是“自由的國際主義”、用西方價值進行“全球治理”的忠實信徒。
考慮到與中國關系的復雜性,希拉里在中美對話前夕在《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稱:“我們不會總能在解決方案上達成一致,我們必須坦白承認雙方之間的分歧,包括設立進行這些討論的合適場所。在努力使中國成為一個重要合作伙伴的同時,我們將繼續與我們在亞洲和全球的長期盟友及朋友密切合作,倚靠適當的國際團體和組織。”而奧巴馬在這次對話開幕式致辭時說:“中美不會在每個問題上一致的。”
不管如何,以這次對話為標志,奧巴馬政府的對華政策框架大體成型:積極尋求和加強與中國的全面合作。也許,經濟、全球安全、全球治理等問題,是中美關系中的核心問題。如果兩國圍繞這些問題展開,21世紀的中美關系將有大變化。(龐中英)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