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7日電 一份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最新報告指出,按2003年度人均統計數字計算,阿聯酋和美國高居破壞生態環境前兩位;若以總人口的破壞程度計,美國居首。
WWF的報告,是根據人均“生態足跡”(Ecological Footprint)估算的。該指數反映了人類對于生物圈的索取程度。報告顯示,2003年人類的“生態足跡”是1961年的三倍多。該測算以公頃面積為計算單位;全球平均1公頃土地所能生產的資源和吸收的廢物,就被稱為“1地球公頃”單位。世界上生態足跡數排在前列并且人口超過一百萬的國家包括阿聯酋、美國、芬蘭、加拿大、科威特、澳大利亞、愛沙尼亞、新西蘭和挪威。中國排在中間,為第69位。
報告稱,2003年全球人均耗用2.2地球公頃,其中阿聯酋以11.9公頃居首,其次是美國9.6公頃。亞洲國家頭5位,則是澳大利亞 (6.6)、日本(4.4)、韓國(4.1),中國(1.6)和印度 (0.8)。WWF表示,該統計尚未計算阿聯酋首都迪拜繁忙的空運交通造成的空氣污染。WWF期望各國能夠節約能源。
石油蘊藏豐厚的阿聯酋綠色植物稀少,難以抵消所排放的廢氣,而該國與美國類似,在很多方面白白消耗能源:電費油價低廉,對空調的需求大增,民眾偏愛駕駛私家車而討厭公交運輸等。 近年來,迪拜大興土木,既建人工島嶼破壞珊瑚,又辟人工湖、高爾夫球場以至室內滑雪坡道等。對于被WWF報告抨擊,阿聯酋反駁稱“數據不實”,稱阿國仍屬發展中國家,不需要按《京都議定書》的相關要求削減溫室氣體排放,與美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