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31日,萬圣節之夜,一位民主黨的支持者男扮女裝成佩林形象,在街頭巧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奧巴馬”始終以正面形象示人,而“佩林”慘遭惡搞。當晚,數十萬洛杉磯市民走上街頭參加萬圣節之夜大游行,西好萊塢的圣塔莫妮卡大道上“群魔亂舞”,面目猙獰的“妖魔鬼怪”帶來的不是恐怖而是快樂。 中新社發 張煒 攝
|
當地時間10月31日,萬圣節之夜,一位民主黨的支持者男扮女裝成佩林形象,在街頭巧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奧巴馬”始終以正面形象示人,而“佩林”慘遭惡搞。當晚,數十萬洛杉磯市民走上街頭參加萬圣節之夜大游行,西好萊塢的圣塔莫妮卡大道上“群魔亂舞”,面目猙獰的“妖魔鬼怪”帶來的不是恐怖而是快樂。 中新社發 張煒 攝
|
中新網11月2日電 綜合報道,美國大選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1日的最新民調顯示,民主黨候選人奧巴馬仍然領先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但差距已由先前一度逾10個百分點,收窄至5個百分點。 麥凱恩陣營對選情十分樂觀,并預測將在最后關頭意外逆轉。在最后關頭,麥凱恩更誓言要發動大反擊。
支持率差距縮至5點
據香港《文匯報》引述路透社的報道說,考慮到游離票因素,奧巴馬陣營一直無視雙方支持率差距,反而在意奧巴馬是否能夠獲得逾50%的支持率。不過根據路透社1日公布的民調顯示,奧巴馬的支持率在連續兩日達到50%后,在當日稍微回落至49%。意味著支持率微升至44%的麥凱恩,仍然有一線生機反勝奧巴馬。
更值得留意的是,麥凱恩在獨立選民的支持率差距,一日內就由15個百分點縮小至6個百分點,另外,更多女性選民表示會支持麥凱恩。民調員佐格比認為,雖然民調結果有一定誤差,但麥凱恩正在縮窄差距卻是事實。
不過盡管差距收窄,奧巴馬在大部分選民組別中仍然領先對手,顯示他的走勢依然強勁,相反麥凱恩的支持度已連續3個多星期未能超越45%。
大選進入最后階段,雙方陣營都找來重量級人馬坐鎮,因此相信未來兩日的民調結果仍會出現波動。
奧巴馬挺進對手地盤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民調領先的奧巴馬10月31日乘勝追擊,挺進共和黨傳統地盤愛荷華州和印第安納州,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的老家亞利桑那州則傳出該州有可能被奧巴馬攻陷的消息。不過,麥凱恩的競選總干事戴維斯表示,選情將在最后關頭意外逆轉。
美聯社31日根據最新民意調查結果推測,奧巴馬眼下已獲得264張選舉人票,只需再拿下東部四個關鍵州中任何一個,就能突破270張選舉人票的當選門坎。美聯社稱,奧巴馬已在當年共和黨候選人喬治•布什獲勝的愛荷華和新墨西哥州,在民調上大幅領先麥凱恩,因此,奧巴馬只需再拿下四年前投票給共和黨的東部四個關鍵州中的任何一個,就能穩獲270張選舉人票。這四個關鍵州是俄亥俄州、佛羅里達州、弗吉尼亞州和北卡羅來納州。
在最后的幾天時間里,奧巴馬繼續保持攻勢,將競選重心放在共和黨傳統地盤,直搗共和黨“老巢”。31日,奧巴馬在愛荷華和印第安納州活動,1日轉往內華達,科羅拉多州和密蘇里州活動,周日則前往俄亥俄州,下周一將出現在弗吉尼亞州,這幾個州都是共和黨的傳統票倉。
不過,麥凱恩表示對選情仍然充滿信心,并誓言要進行大反擊。近日緊守俄亥俄、賓州和弗吉尼亞州的麥凱恩,3日將轉往新罕布什爾州,并于最后一天連奔七個州七大城市進行沖刺。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的競選總干事戴維斯31日表示,麥凱恩陣營對4日的總統大選感到十分“興奮”,并預測選情將在最后關頭意外逆轉。麥凱恩的競選團隊與民主黨對手奧巴馬的核心幕僚均宣稱,大選前的最后一個瘋狂造勢周末,他們都獲得沖刺動力。戴維斯31日在電話會議說:“我們對選情進展十分興奮。選戰將出現很多起伏,我們將會迎頭反擊。我相信,我們正在見證或許是史上幅度最大的逆轉之一。”
民調專家:3因素可助麥凱恩翻身
另據香港《文匯報》援引《華盛頓郵報》的報道說,《華盛頓郵報》邀請多位民意調查專家,講述他們心目中認為能在選舉日令形勢改變的種種因素。
曾于1996年協助克林頓連任的莫里斯和1992年擔任克林頓競選經理的卡維爾,均認為奧巴馬和麥凱恩以外的其它候選人得票多寡,將影響個別州份的選舉結果。卡維爾稱,候選人納德和巴爾兩人取得的選票加起來,足以影響一個以至多個州份的結果,尤其是佐治亞州和蒙大拿州,這或會進一步左右全國大局。他提到在2000年大選時,納德在佛羅里達州分薄了民主黨候選人戈爾的票源,結果令戈爾飲恨。
新墨西哥州共和黨眾議員威爾遜認為,游離票是扭轉大局的關鍵。他指出,以往選舉到了這階段,游離選民不少都表示無興趣投票,但今年的游離選民卻紛紛表示會投票,這股力量確不可同日而語,他們通常是居于鄉郊的長者,關注到奧巴馬的經驗不足和自由派觀點,看來會傾向支持麥凱恩。
曾于里根和老布什時代擔任白宮幕僚的羅杰斯提出3個可令麥凱恩后來居上的要素,第1、選民對傳媒聲稱大局已定感到不滿,要以選票推翻這想法;第2、奧巴馬認為篤定入主白宮的態度惹惱選民;第3、選民鋤強扶弱的心態。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