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從4月16日到26日,短短的10天卻是如此漫長。位于美國布萊克斯堡小鎮上的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正從慘烈的陣痛中漸漸醒來。但是,槍支交易依然猖狂
重返弗吉尼亞理工大學 親歷劫難后的第一課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青帝發自布萊克斯堡 4月23日,又是一個忙碌的星期一,只是空氣中似乎流動著一種不尋常的平靜。一大早我就提著畫具來到教室,今天我們要上的第一課是繪畫。同學洛倫正在十指翻飛地打著毛線,我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她揚起頭微笑時,兩腮的淚痕清晰可見。
對于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師生們來說,這一天和以往任何一個星期一都很不同,因為這是4月16日發生惡性校園槍擊案后學校復課的第一天。就在上周的此時此地,我們全班同學正被困在教室里,渾身顫抖著聯絡遠方的家人,對于即將震驚世界的慘劇還幾乎一無所知。今天,我們又回到了這里,33個同學和師長卻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心情之復雜難以形容。
淚水與歌聲隨行
卡羅爾老師似乎在努力保持著鎮定,但一開口卻先哽咽了:“傾訴是療傷的開始,請大家談談自己的感受吧!”洛倫剛說了一句“我失去了一個好朋友”,便再也說不下去了,淚水再次無聲地落下,卡羅爾老師緊緊地擁抱著她,一些同學開始失聲哭泣。
“過去一周我感到悲傷的同時,也感到很憤怒。這樣的暴力事件是完全沒有理性的,我們根本無法理解,也無法控制,這種無力感將長久地伴隨著我們。”帕特里克同學的發言,說出了很多同學的心聲。
“雖然我并不直接認識死難者,但我和所有在這個校園里的人一樣深受刺激。這場悲劇讓我們團結在了一起。”威爾的發言于我心有戚戚。雖然我身為外國人,但這次慘劇中一些師生的表現卻讓我深深為我們學校自豪。
卡羅爾老師說:“也許1個月后,也許6年以后,當我們再回首,仍然會潸然淚下,但現在,讓我們繼續作畫吧。”她安排好了模特,拿出了一把木吉他,在我們畫筆的刷刷聲中自彈自唱起來:“我祈禱,讓孩子們平靜地睡去;我祈禱,讓他們一路順風……”
據我了解,在這復課第一天里,學校里的每堂課都用了至少15分鐘安撫學生,剩下的時間才講課。校方指出,老師可用適當時間討論此事,但同時也要保證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回到學業上來,以便使學生們恢復到正常的精神狀態、減輕槍擊案的影響。
黃絲帶和鐵絲網并存
是的,我們的生活不應該被這次慘劇徹底摧毀。照常上課,勇敢地面對悲傷,正是一種應有的態度。
讓人欣慰的是,學校對大家的惶恐和悲傷表現出最大程度的理解,允許學生即使不參加4月16日以后的考試或遞交作業,仍然可以根據過往的表現拿到成績,畢業典禮仍照常舉行。一些網站、電話熱線和大量的志愿者,紛紛投入到為師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的行列中。
盡管諾里斯大樓仍然被黃絲帶和鐵絲網封鎖著(這個學期都將封閉),州警的大摩托車也不時在校內疾馳穿梭,但整個學校的秩序看上去顯得井井有條,正在重新恢復忙碌和生機。
就在學校以各種形式安撫學生的同時,弗吉尼亞州長凱恩宣布,4月23日為全州哀悼日。這一天,全國各地各所大學也舉行了不同的悼念活動,鮮花和簽名橫幅源源不斷地寄來。
哀悼和諒解同在
4月23日7點15分,在上周第一次槍擊案發生的學生宿舍樓外,人們自發聚集在一起,伴隨著藏傳佛教的小銅鈴聲,默默地為兩位死難者哀悼。來自阿拉巴馬州立大學的鼓樂隊在1分鐘的默哀后敲起了小鼓,安撫著也激勵著人們從悲傷中堅強地站起來。
9點45分,在學校大操場上,面對著發生第二次槍案的諾里斯大樓,數千人聚集在一起,隨著教堂響起的鐘聲,32個象征著逝去靈魂的白氣球在大樓前緩緩升起,在碧藍的天空中越飛越高……
在學校主樓布偌斯樓前,象征著死難者的小石頭如一個個小墓碑擺放成一圈。讓人驚訝的是,兇手趙承熙也有一個小墓碑,4月22日,許多人在石頭前停留良久。雖然翌日該石頭便不翼而飛,但寬恕他的卡片依然在風中搖曳,其中一張寫道:“趙,你讓世界哭泣,也讓我們更堅強!”旁邊的另一個小紙條上則寫著:“我們原諒你。”
中國留美女博士:我不是英雄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青帝發自布萊克斯堡 “學生們的情緒都很穩定。”當地時間4月23日晚,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采訪時的程海燕,言語中透露著鎮定與平和。當天上午,程海燕與事發時在諾里斯大樓205室上課的同學們一起參加了默哀儀式,并在留言板上集體簽下了“諾里斯大樓205室”的名字,“除此之外,我沒有新的故事想說了。”
這位“沒有新故事”的弗吉尼亞理工大學計算機系的中國女博士,在一周前的校園槍擊事件中因為勇敢和堅強,其事跡被中美媒體廣為傳播。
率學生堵住兇手進攻
4月16日上午9時許,程海燕來到了諾里斯大樓,她要替外出開會的教授代一節課。這本是平淡無奇的一天,因此當課程進行過半,外邊傳來“砰砰”巨響時,程海燕和學生們誰也沒當回事,“還以為是建筑工程的噪音”。可過了不到10秒,奇怪的聲音再次響起,她和一位坐在門邊的女學生一起把頭探出門外張望。
就是這短短的一瞬,程海燕看到了恐怖的一幕:一個亞裔面孔的男子正從前方一個教室里走出來,他頭戴鴨舌帽,身穿黑色上衣,手上居然拿著一把黑色的手槍!
程海燕和女學生迅速縮回了教室,與此同時,那名男子開始朝她們開槍,就在關門的一霎那,子彈呼嘯而過,幾乎把程海燕的耳朵都震聾了。學生們見狀,馬上搬桌子把門堵住。在樓道里繼續開槍的兇手很快到了教室門口,推門幾次都沒有成功,便瘋狂地對著門連射數發子彈,幸虧堵門的學生都趴在地上,沒人受傷。稍后,槍手進入對面教室繼續射擊,幾聲巨響過后,突然一切都靜了下來。
后來,等到特種警察闖進教室,命令所有人都舉起手來,程海燕和學生一起跟在一個警察后面跑出了大樓,此時,諾里斯大樓已是血流成河……
“我只是個幸存者”
程海燕這段驚心動魄的親身經歷馬上得到了各方關注,中美媒體對她進行了密集采訪,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中國留學生也都盛贊她的勇氣,稱她為“女英雄”。然而,程海燕對此卻異常謙虛和清醒。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一個幸存者。”在一封致中國留學生的公開信中,程海燕表示,對此事的報道,應該集中在遇難者身上,“請你們理解,我只想盡快恢復正常生活。經過這么可怕的事件后,我一定會更加努力和積極地面對今后的生活!”
危機關頭,程海燕一直沒有落淚,但在槍擊慘案后,她卻被一件小事深深打動:事發后不久,程海燕看到一個美國女孩在馬路邊向每一個路人、汽車揮手微笑,她身后是一個牌子,寫著:“需要訴說嗎?我會傾聽!擁抱免費!”
那一刻,堅強的程海燕不禁淚如雨下。
買槍仍像買牛奶一樣容易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潘云召 特約撰稿青帝發自華盛頓、布萊克斯堡 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槍擊案已過去10天,但這起美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校園慘案,似乎并沒有使美國槍支管理制度有任何收緊的跡象。
賣槍者固守一套“邏輯”
已經70歲的勞倫斯·德賴班克早年曾在華盛頓地區交通管理局工作,從事槍支買賣只是他收藏槍支愛好過程中的副產品。
對于槍擊案后嚴格槍支管理的呼聲,德賴班克明確表示反對,理由之一是美國憲法修正案明確規定了“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容侵犯”。
“槍支本身不會殺人,只有人才會殺人。”從事槍支買賣已有十多年歷史的德賴班克對《國際先驅導報》表示,“每個人為了自衛都應持槍。如果有人闖入家中,威脅家人安全時,沒有槍就只能與歹徒赤手搏斗,很可能會造成親人受傷。”
在超市就可買到槍
有人形容在美國買槍如買牛奶一樣容易。這話或許有些夸張,但在美國很容易獲得槍支卻是一個事實。只要具有美國公民身份或永久居留權,任何人都可以買槍,包括手槍、步槍、獵槍,甚至還包括沖鋒槍和機槍。
根據規定,網上是不準許武器交易的,但一些網上聊天室的黑市交易卻為人們提供了“新的渠道”,在那里花幾百美元買到半自動武器是很容易的事。
而沃爾瑪等大型超市出售的是用于打獵的獵槍和氣槍,同時也出售各種子彈和配件,和漁具等放在一個柜臺。當然,槍支彈藥也并不像超市里其他商品那樣由顧客隨意去取,而是放在上了鎖的柜子里,由專人看管。
多數人不支持禁槍
美國對三種商品實行國家管制:煙草、酒類和槍支。因此大殺傷力的槍支只能在專門的武器店購買,而且要經過必要的審批。
盡管如此,“從我手里買槍,速度最快的只需15分鐘就可以辦完所有手續。”德賴班克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即使交易過程中州警察局通知推遲答復,一般情況下也不會超過一個小時。很少有購槍申請不被批準的情況。
據《紐約時報》報道,盡管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案使槍支管理問題再次引起各界關注,但這一事件促使美國出臺禁槍或限制槍支權利法律的可能性并不大。甚至因為人人自危,不少人反而更堅定了應該買槍自保的想法。
美國蓋洛普民意調查所不久前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43%的受訪者稱家里至少有一支槍。目前只有47%的受訪者希望加強槍支管理,希望維持現狀或放松槍支管理的人數比率卻達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