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學者:美國“對等關稅”害人害己 中歐加強合作意義重大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教授克勞斯·齊默爾曼3月19日在《中國日報》撰文稱,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要求相關部門確定與每個貿易伙伴的“對等關稅”,此舉害人害己。對于歐盟而言,加強同中國的合作有助于應對當前挑戰。
“對等關稅”害人害己
文章指出,特朗普宣稱,征收“對等關稅”有助于保護美國的產業和就業,同時實現創收。然而,這番論調同實際情況相矛盾。
加征關稅將導致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相當于對美國消費者和企業征稅。對于那些依賴進口原材料的制造商而言,進口成本上升意味著生產成本增加,而為此買單的往往是消費者。與此同時,其他國家將對美國征收報復性關稅,而這將損害美國出口商的利益,導致出口機會減少,并引發相關行業的崗位流失。加征關稅所伴隨的短期創收根本無法抵消其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報告顯示,美國的“對等關稅”對歐盟、巴西、印度等主要貿易伙伴造成了極大影響。歐盟可能成為“最大輸家”,畢竟美國所針對的是歐盟具有競爭優勢的汽車等行業。歐洲汽車行業正面臨著電動化轉型和監管壓力等挑戰,若進入美國市場的渠道減少,可謂雪上加霜。
事實上,受影響的不僅僅是汽車行業,機械、制藥和航空航天等領域也極易受到貿易壁壘的沖擊。這些行業為歐盟GDP和就業作出巨大貢獻,若它們面臨長期的關稅戰,或將導致歐盟經濟增長放緩、失業增多以及投資減少。
特朗普還變本加厲地給歐盟施壓,敦促歐盟大公司將生產線轉移到美國,理由是這將創造就業機會并促進美國經濟發展。特朗普聲稱歐盟占美國便宜,而事實是美國對歐盟的貨物貿易存在逆差,卻在服務貿易方面實現了順差。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威脅加征關稅可能是戰略博弈手段之一,目的是迫使歐盟作出讓步,購買更多美國產品,或進口更多的美國石油和天然氣。
歐盟應當謀求戰略自主
文章分析稱,面對美國施加的貿易壓力,歐盟有多種應對之策。歐盟可以對美國商品加征關稅,讓歐盟市場上的美國貨價格更高。然而,這類反制措施可能會加劇貿易沖突,最終損害雙方經濟利益。更具戰略意義的應對措施是促進貿易多元化,不再依賴美國。
通過深化與中國的貿易合作,歐盟可以獲得更廣闊的出口市場,特別是在汽車、奢侈品和制藥等高附加值行業。中國正面臨著美國的貿易挑戰,想必愿同歐盟開展更緊密的經濟合作,這可能會帶來投資機遇并降低貿易壁壘。
歐盟仍然是一個強大的經濟體,擁有龐大的內部市場以及多元化出口市場。與那些難以承受貿易沖擊的小型經濟體不同,歐盟韌性十足,可以通過調整貿易戰略來緩解美國加征關稅帶來的壓力。此外,歐盟堅定地履行多邊貿易協定,由此增強了應對經濟挑戰的能力。
面對美國的所作所為,歐盟或將在經濟和外交領域謀求更大的戰略自主。歐盟正尋求擺脫對美國的貿易依賴,這種自主性可能會延伸至國防和外交領域。
文章最后強調,美國的“對等關稅”可能會適得其反,不僅阻礙自身經濟發展,而且將促使歐盟加速轉向更多元、更獨立的全球戰略。無論如何,歐盟的應對措施將影響國際貿易的未來,并凸顯了戰略伙伴關系和經濟韌性在日益不確定的全球格局中的重要性。
(英文原文刊發于《中國日報》智享匯欄目)
(中國日報網)


國際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24日 13:11:47
- 2025年04月24日 06:54:15
- 2025年04月23日 21:04:08
- 2025年04月23日 21:02:58
- 2025年04月23日 21: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