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喜歡吃泡菜”、“我聽說您因為工作太忙而感慨‘時間都去哪兒了’。”雖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于4日下午結束對韓國的國事訪問,但中韓首腦這兩天拉家常般的對話依舊回蕩在兩國民眾的耳畔。4日上午,韓國首爾大學的學生把近30次掌聲送給發表30分鐘演講的習近平,而之后數百名韓國商界精英為參加習近平出席的商務論壇“差點擠破頭”。這些中韓首腦會晤的注腳讓德國媒體感慨,變化莫測的東北亞有了“春天的感覺”,這里的政治和經濟權力正在重新定位。美國助理國務卿拉塞爾3日也為中韓走近送上吉祥話,但這種“好意”迅速被淹沒在美媒對華盛頓“戒心重重”的各種分析中。有人直言“中韓走近+韓日冷淡=美國無能”。日本政府4日竊喜沒被中韓《聯合聲明》公開點名的同時,反污中韓攜手“不懷好意地”將歷史問題國際化。德國專家夫羅里揚4日對《環球時報》說,一個國家的鄰居無法選擇,但可以選擇相處的方式,“韓國給日本上了一課”。
向日本右傾化發出強烈警告也是4日特別午宴上的核心議題。據韓國SBS電視臺報道,中韓兩國元首在當天舉行的特別午宴上共同對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表示憂慮,并明確對日本試圖動搖“河野談話”的歷史挑釁行為表示遺憾。日本官方4日對此反應強烈,認為這就是中韓“反日共斗”。日本《讀賣新聞》稱,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稱,“中國和韓國攜手不懷好意地提及過去歷史,試圖將問題國際化,這對于本地區和平與合作的構建完全無益。”
日本竊喜中韓《聯合聲明》“沒有共斗日本的痕跡”。日本《每日新聞》4日稱,中韓并沒有將日美神經繃緊的問題寫入聯合聲明,而是以附屬文件的形式進行發表。美國卡內基和平基金會學者包道格對《韓國時報》說,“聯合聲明沒有涉及美國的消極東西,也沒把日本拉進來,這是好事。”韓國“基督教廣播公司”網站稱,這是樸槿惠顧及美國感受而為的結果,而且也不排除為日后改善韓日關系而留余地的戰略伏筆。文章說,韓中首腦峰會期間,日本政府宣布部分解除對朝制裁,這可以看做是安倍的“別有用心之計”,看到韓中兩國走得越來越近,安倍的選擇是拉朝鮮,以此向韓中表示自己“不甘示弱”。
美國《福布斯》雜志認為,最近兩三天,東北亞國家中國、日本、朝鮮和韓國在進行外交路線、商業關系和軍事政策的重新整合,開啟了該地區一個新的時代。當然,最明顯、戲劇的舉動是習近平對韓國的訪問。此次訪問意味著韓國將拉開與日本的關系,至于美國,有些韓國人稱首爾并不那么需要華盛頓。報道認為,中韓走近加上韓日冷淡等于美國的無能,這讓美國很焦慮。《紐約時報》3日認為,華盛頓懷抱戒心,非常關切習近平這次訪問韓國。報道引述韓國前總統李明博的國家安全顧問千英宇的話說,韓中都不樂見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中國正設法把韓國從日本和美國身邊拉開,能拉多遠就拉多遠”。文章援引美國國務院前助理國務卿李維亞的話稱,這是中國另一次努力,想直接向美國傳遞一個信息,即中國正試圖重塑區域關系,從而展示區域龍頭角色的地位。
“春天的感覺”。德國《法蘭克福匯報》4日如此評價中韓走近給東北亞局勢的影響。文章說,一對關系正在發生轉變,走入“和諧”,東亞的政治和經濟權力正在重定位。兩國正在談判自由貿易協定,這意味著一個地區和世界經濟的增長引擎。這兩個國家之間的政治和經濟友好關系也是日本政府安倍晉三的民族主義論調的結果。日本因與中國關系惡化失去了對中國不斷增長的貿易份額,德國汽車甚至也因此得利。“中韓簽署自貿協定(FTA)對日本影響最大。”《日本經濟新聞》4日稱,如果中韓自貿協定短期內完成談判并生效,預計韓國每年向中國市場的出口將會增加277.6億美元,日本預計將有約53億美元的出口被韓國取代。
“這是否意味著一次更為嚴肅的亞太地區關系轉變?”英國《衛報》稱,習近平此次訪問可視為中韓兩國關系的一個顯著發展。但如果說北京為了與首爾交好而放棄平壤,則是不成熟的。德國《斯圖加特日報》評論稱,中方此行顯示出更加務實的外交。韓國政府似乎比日本更善于交際,雖然這兩個國家都保持與華盛頓的密切聯系。不過,首爾不愿意像東京一樣,成為中國和美國在亞洲地區爭奪影響力的拉鋸戰中的一枚棋子。這也贏得中國的好感。
韓國《每日經濟》4日評論稱,自從今年以來,中國領導人不斷提出新的外交構想,不僅提出亞洲自己的新安全觀,而且發起亞洲基礎設施開發銀行,這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和中國新國家戰略發生正面沖突的時刻。在這個大背景下,中韓兩國的首腦會談充分顧及對方立場,將一些容易引發爭議的事情排除在共同聲明之外,這為兩國進一步擴大合作奠定基礎。比起矛盾表面化,兩國選擇了擴大合作空間。
瑞士《每日導報》4日用“東北亞的新朋友”形容中韓此輪外交互動。文章說,樸槿惠與習近平建立起“特殊友誼”,與此同時,她必須面對華盛頓、東京,尤其平壤的皺眉。報道稱,韓國坐凳子中間,一邊是中國,另一邊是日本和美國,背后則是朝鮮和俄羅斯。不過,今天的韓國已經是一個經濟大國,政治展示自信,希望與各方合作。
“韓國給日本上了一課”,柏林中國問題專家夫羅里揚4日對《環球時報》說,首爾與北京提升關系順應國際潮流。韓國既獲得了中國市場,也贏得中國在朝鮮半島去核化的政治支持。夫羅里揚認為,中韓走近可以成為各方關系的潤滑劑,推動東北亞的和平和穩定。這也讓日本反思與中韓的關系,要么繼續否認歷史,與中韓更加對立,甚至引發沖突;要么學韓國,與中國消除誤解,通過對話解決問題。【環球時報駐韓、日、英、德特約記者 王剛 李珍 孫微 青木 金恵真 甄翔 玉鵬】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