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環球瞭望:大選后的中美貿易摩擦首向新能源開刀?
美國大選塵埃落定,財長蓋特納在卸任前最后一次發布的《國際經濟與匯率政策報告》中延續奧巴馬政府的一貫政策:盡管聲稱人民幣幣值仍被嚴重低估,但是美國聲明不愿通過極端對立的方式強壓中國進行匯率改革。如果說奧巴馬政府四年來在同中國的經濟合作中領悟到了什么道理,那么“強扭的瓜不甜”一定是最重要之一。
但是如果因美國在匯率問題上降低調門,就認為中美貿易摩擦將趨于緩和恐怕是過于樂觀。因為奧巴馬政府在連任后的第二天,就向中國發出新的貿易保護主義信號,首當其沖的就是“新能源”領域。
毋庸諱言,新能源領域對美國經濟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
首先,新能源行業是未來大國戰略競爭的核心舞臺之一。作為潛在的科技革命重點領域,新能源行業與制造業、傳統能源產業及諸多其他產業密切相關。如果美國想繼續保持世界頭號強國的地位,就必須在這個戰略制高點的競爭上獨占鰲頭。
其次,新能源行業可以創造美國就業崗位。作為一個新興的能源產業,綠色能源對緩解美國當前十分棘手的就業問題非常關鍵。奧巴馬政府近年來在這方面頗為著力。
最后,新能源與傳統能源行業的競爭反映了民主黨與共和黨的政策導向分野。在競選中,共和黨更傾向于代表傳統產業的利益,而民主黨政府得到了新能源領域的更多支持。奧巴馬政府一直致力于擺脫過高的傳統能源依賴并減少外國能源進口,連任之后,他將在第二任期中繼續對新能源產業的支持。
美國掀起綠色能源領域的摩擦,從根本上說顯示了對于新興的有重大戰略意義的產業,美國政府急于使用各種手段加以保護和扶植。中國在該領域的技術實力和產品競爭力并不遜色,如果任由市場調節供需關系,美國的新能源產業并無把握贏得這場競賽。最不利的情況是,新能源領域里的“中國制造”將像服裝、玩具等產品一樣,憑借比較優勢占領美國市場,而美國將在新能源的世界產業鏈中再次掉隊。
正是這種狀況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在總統連任后首日即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和組件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作為回應,中國商務部在三周后宣布對來自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太陽能集多晶硅產品發起追溯征稅調查。有美國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對美國的貿易報復行動是不理智的單邊行動,可能使得兩國的經貿關系滑向重大惡化的邊緣。
但是這句話送給這場貿易爭端的始作俑者似乎更為貼切。美國“寬于律己,嚴于待人”,針對中國“量身定制”不公平的“雙反”調查,正說明美國為了自身利益,脫離了口頭一直堅稱的所謂“世貿規則”,執行雙重標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美國在開拓新能源領域時如果想避免更多貿易摩擦,就必須從這句古訓中汲取更多的教訓。要求對方講公平、守信用、履行規則,就必須堅持規則的一致性,而不能隨機應變地創造有利于自己的“例外論”,否則任何規則和公平原則都將成為一紙空文。(張旭東 作者系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系博士研究生、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訪問學者)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