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11月14日刊文《美國很可能跌下財政懸崖》,文章認為,美國跌落財政懸崖的可能性不言而喻,對奧巴馬來說,說服足夠多的共和黨人接受現實并采取相應行動迫在眉睫。未來幾個月,拯救財政將是美國一場扣人心弦的大戲。主要內容編譯如下:
上周美國股市對大選作出了自己的判決——周末收盤時的股價比周一開盤時下跌超過2%。市場的悲觀情緒非常明顯:美國跌落財政懸崖的可能性在周二晚間上升。或者換個說法,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成功連任急劇降低了共和黨人避免財政危機的意愿。
國家政治中,有時會出現決策再也無法拖延的情形。就美國的施政能力而言,關鍵的方程式是:要使華盛頓恢復勉強像樣的運轉,要么共和黨方面戲劇性地回心轉意,要么共和黨內部的裂痕加深(這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稍微大點)。這話聽上去固然夸張,但這件事牽涉到的一切遠遠大于撲面而來的財政懸崖。
如果共和黨人繼續團結一致反對奧巴馬(他對美國經濟挑戰的對策總體上是中間立場),美國將陷入無法施政的半癱瘓狀態。只要看看過去一代人期間的加利福尼亞就知道了。反過來說,如果共和黨人不再堅持鐵的紀律,不再作為參議院中的少數反對派和眾議院中的多數反對派條件反射式地行動,情況會好得多。
僵局與恢復務實氛圍是有天壤之別的。如果共和黨人繼續反對奧巴馬的任何提議,美國的相對衰落將會加速。相反,如果足夠多的共和黨人經常叛離他們所在政黨的自殺性契約,各種可能性的大門都會打開:移民改革;對美國拜占庭式的稅收制度進行清理,對美國的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甚至在全球變暖方面采取行動。
毫無疑問,這也是奧巴馬對形勢的預判。有兩個理由表明,他唯一現實的成功機會是力求推動共和黨分裂。首先是多數共和黨人(包括羅姆尼在內)對上周二大選失敗的反應。許多人觀察到,共和黨正拒絕接受現實。共和黨的戰略家把這次失敗歸咎于各種原因——從媒體偏見到颶風桑迪。
但是比起拒絕接受現實,共和黨的窘境深得多。在保守的茶黨看來,上周二的選舉只是證實了美國正迅速奔向錯誤的方向。他們解釋說,奧巴馬的民主黨用納稅人的錢賄賂了足夠多不值得幫助的窮人站到他們的陣營。巧合的是,這些人多數不是白人。有影響的電臺節目主持人拉什·林博(Rush Limbaugh)上周哀嘆道“我們的人數已被超過”。
薩拉·佩林(Sarah Palin)在自己的Facebook頁面上引用了《哥林多前書》上的話,表明她相信選舉只是戰斗號令,而非反思的時刻。這位2008年副總統提名候選人寫道:“我們遭到迫害,卻未被遺棄;被打倒在地,卻未被消滅。”這是共和黨的本土主義派系。該黨提名米特 羅姆尼(Mitt Romney)競選總統,相當于又推選了一個只在名義上是共和黨的人(Rino, Republican in name only),該黨由于偏離其原則而遭受了懲罰。
共和黨內其他有權勢的派系贊同這一觀點,包括格羅弗·諾奎斯特(Grover Norquist)領導的反對增稅的強大勢力。諾奎斯特上周五表示,在反對增稅的立場上產生動搖的共和黨人都將“因思想不純而遭受懲罰”。諾奎斯特指出,參議院兩黨委員會“八人幫”四名共和黨人中的兩名極易在初選時遭到保守派的挑戰。“八人幫”將在2012年重新選舉。
推動共和黨分裂的第二個理由是,該黨也有許多人明白問題的嚴重性。華盛頓記者羅納德 布朗斯坦(Ronald Brownstein)用他的80/40法則,一針見血地說明了共和黨面臨的人口結構問題。如果民主黨贏得了非白人選票的80%和白人選票的40%,他們就會勢不可擋。上周二的選舉基本上就出現了這種格局。
共和黨在今年8月舉行的全國大會上設置了一個“國家債務鐘”。它其實還不如設置一個“人口結構鐘”。在如今共和黨票倉的德克薩斯州,絕大多數學齡兒童是西語裔。每次選舉都將有更多的學生達到選舉年齡。一些共和黨人明白這個趨勢的重要性,其中可能有眾議院議長約翰·博納(John Boehner)以及佛羅里達州前州長杰布·布什(Jeb Bush)。
奧巴馬的目標將是方便博納在共和黨內部主張務實立場。但美國首先將不得不跌落財政懸崖。博納在明年1月面臨自己的議長選舉。他不會在此之前冒險在稅收問題上讓步。在明年1月1日布什政府時期所有的減稅政策失效之后,他將處于更有利的地位,說服一部分共和黨人投票支持一份被包裝為讓98%美國人享受減稅的議案——改日再為富人謀福利。因此,美國將很可能跌落財政懸崖。它是否(或者多快)復蘇就較難預測了。
正如羅馬人所言,如果戰敗方不同意,勝利者就不是勝利者。上周的選舉結果沒有改變華盛頓的版圖——博納領導的共和黨再次獲得多數席位。奧巴馬必須通過邊緣政策和引誘,努力說服足夠多的共和黨人接受現實并采取相應行動。無論出現什么情況,未來幾個月將上演一場扣人心弦的大戲。到明年2月或者3月,我們對美國施政能力的未來將有更加清晰的了解。(作者:愛德華·盧斯)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