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官員23日承認,盡管存在制裁和貿易禁運制約,聯邦政府過去十年間向美國大公司發放許可證,允許其產品銷往伊朗等被美國貼上“恐怖”標簽的國家。
人道物資界定寬泛
上述事實遭《紐約時報》率先爆料。報道說,財政部外國資產管理處已向美國企業發放接近1萬份許可證,向伊朗等登上美國黑名單的國家銷售各種商品。
根據2000年出臺的一項法案,如果獲財政部認可為醫藥或人道主義必需品,美國企業可與黑名單國家展開貿易。
財政部一匿名官員23日晚說,“大多數授權出口”符合聯邦法律,“正因為美國對伊朗實施最嚴苛、最全面的制裁,允許食品、藥物和醫療設備出口伊朗符合我們不傷害伊朗公眾的宗旨”。
不過,上述法案對人道主義物資的界定非常寬泛,從出口到伊朗的商品種類看,爆米花、口香糖、香煙和健身器材等都屬于這一范疇。獲得許可證的企業包括卡夫食品公司、百事公司、花旗集團一分支以及一些不太著名的企業。
服務于美外交政策
另外一些與“人道”兩字實在沾不上邊的貿易,則披上另外一件外衣:服務于美國外交政策。
《紐約時報》寫道,雖然一些貿易確實有助于減輕朝鮮糧食短缺,改善伊朗互聯網與外部世界的連接,但另一些似乎與美國外交政策相悖。例如,一家美國企業獲準競標修建一條石油管線,幫助伊朗向歐洲輸送天然氣。
有時候,發放許可證的規矩趕不上外交環境的變化。例如,在朝鮮淡化核武器計劃階段,美國財政部允許本國企業從朝鮮進口低價服裝和鋼材原材料。但朝鮮核武計劃再次突出后,美國財政部并未收緊這一口子。
前總統比爾·克林頓政府財政部副部長斯圖爾特·艾森施塔特說:“漏洞如此之大,都能通過一輛"麥克"卡車。除了讓這些(黑名單)國家笑掉大牙外,我們什么都換不來。”
主管反恐和金融情報的財政部副部長斯圖爾特·利維23日回應說:“向伊朗出口辣醬、色拉醬等食品符合法律要求,放在對伊政策的大背景下看微不足道。”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欣】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