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2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諾貝爾經濟學獎歷年來獎金不菲。最近幾年獎金固定在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30萬至140萬美元。面對如此巨額獎金,大師們都是怎么花的?一般人會認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財方面自然也比常人有獨到之處。但回看歷史會發現,經濟學家也是普通人,即便是拿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大師們,在投資理財方面,他們的策略不見得比其它人來得高明。
99年得主買歐元不賺不虧
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蒙代爾拿到當年近100萬美元的獎金,著實苦惱了好一陣子。他最后想出的理財計劃,也實在沒什么創意:先修繕一下自己在意大利圖斯查尼的豪宅,再為自己兩歲多的兒子尼古拉斯買一匹矮種馬,最后把剩下的錢都存入銀行。但是,蒙代爾把剩下的錢是以歐元存入銀行的,之所以兌換成歐元,是因為這位“歐元之父”長期看好歐元。10年過去了,蒙代爾是賺是賠呢?蒙代爾曾經很認真地回答過媒體的這個提問。他說:“我得到獎金后,將它們兌換成了歐元,那是在2000年9月。開始虧了些錢,不過后來歐元回升又賺了一些,所以總的來說應該算不賺不虧。”
93年得主錯失股市良機
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佛利民打理獎金的方法更是平淡無奇。他只是用18萬美元的獎金為自己在舊金山買了一幢房子。
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道格拉斯-諾思與羅伯特-佛格爾。兩人用自己的經濟學知識判斷當時道瓊斯指數3700點太高了,不適合買股票,所以他們用獎金買了市政免稅債券。但僅僅過了一個月道瓊斯指數就攀升到了11000點以上,兩位經濟大師追悔莫及。
92年得主因匯率“虧”掉獎金
拿到巨額獎金不賺錢也就算了,還有幾位經濟學家,連錢都沒有到手,就“虧”了部分獎金。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獎金都是以瑞典克朗計。如果在獎金到手前發生匯率變動,獲獎者們就可能面臨貶值的風險。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的加里-貝克爾教授就深受其害。加里還沒來得及把克朗換成美元以防備匯率波動,就在得獎兩個星期后接到一個斯德哥爾摩來的電話,稱由于瑞典爆發匯市危機,他的120萬美元獎金“縮水”25%,變成90萬美元。
還有人獎金被前妻分半
還有理性預期理論的創立者小羅伯特-盧卡斯教授。1989年,他與妻子簽訂離婚協議時,妻子麗塔認為他獲得諾貝爾獎的可能性極大,便讓她的律師在離婚協議上加入一條規定——若在1995年10月31日以前獲獎,“妻子將分得諾貝爾獎金的50%”。誰料到,盧卡斯真的在那之前獲了獎。獎金的一半——30萬美元按照協議分給了前妻。媒體揶揄盧卡斯稱,盧卡斯的前妻似乎比他本人,更加吃透了理性預期理論的真諦。盧卡斯本人對此事倒顯得非常豁達:“得到一半獎金總比什么都沒有強。”
參與互動(0) | 【編輯:曹昆】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