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名被美國逮捕的俄羅斯間諜8日在出庭時認罪,法庭立即宣布將他們驅逐出境,以交換4名被俄羅斯定罪的西方間諜。與此同時,被俄指控為美國中情局工作的前科學家蘇佳金已經在當天抵達維也納,等待美俄兩國完成諜換諜的交易。這里冷戰結束以來最大的一次間諜交換行動。但美俄這一次“間諜門”充滿了蹊蹺:事發突然,抓捕規模極大,但又草草了結。
盡管10名俄間諜嫌犯認罪,并公布了自己的真實身份,但在8日出庭的過程中壓根兒就沒有交待他們在美國充當俄羅斯間諜期間到底從事了什么“間諜行為”,只是說他們有“掩護身份”,為俄羅斯“從事秘密工作”。
此間不少美國媒體報道稱,這些嫌犯搜集的所謂“情報”,充其量也就是些公開資料,在美國報紙或一些智庫的網站上都能輕易獲得。除此之外,就是找一些美國人聊天獲取一些信息,這些美國人還不是什么關鍵部門的重要目標,對美國“國家安全”構不成什么威脅。如此“間諜”,美國聯邦調查局竟盯了10年時間,而且實施如此大規模的抓捕,實在令人費解。
就在6月26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和來訪的俄羅梅德韋杰通過“漢堡外交”,在一家漢堡店暢談美俄關系的“美好未來”時,美國聯邦調查局對俄羅斯間諜實施了大規模抓捕。
此間有消息爆料稱奧巴馬感到非常“震驚”。當時聯邦調查局提供的理由是,10名嫌疑人中有一名準備潛逃,一旦成功將會使聯邦調查局10年的努力“付諸東流”。
本報記者注意到,在其后一段時間舉行的多個新聞發布會中,每當有人問及“間諜門”,無論是白宮發言人吉布斯還是國務卿希拉里,以及國防部長蓋茨都眾口一辭:此事是司法事件,去問司法部。
有分析指出,奧巴馬在這一事件中被聯邦調查局“綁架”了。從奧巴馬政府官員的這些話中,明顯可以感覺到對司法部的不滿。
從抓捕行動再到最后美俄完成間諜交換,也就短短10天時間,這對于美國習慣的曠日持久取證、庭辯而言顯得有些“另類”了。另外,美俄雙方高層都盡力淡化事件影響,對此事諱莫如深。雙方都公開強調,這不會影響美俄之間的合作關系。
美國西北大學俄羅斯問題專家杰弗里認為,自從1571年至1584年弗朗西斯擔任英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間諜頭目以來,每個國家向目標國派遣間諜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美國和俄羅斯相互派遣了大量的間諜,這是雙方心照不宣的“潛規則”。只不過對于存在于本國的對方間諜,有的反間諜部門已經掌握,有的并不清楚。因此抓捕間諜時機、規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并非司法斗爭,而是外交手段。
從此次美俄“間諜門”發生的時機、結案速度以及雙方表態可以看出,這一事件的發生并非出于奧巴馬及其安全顧問班子的意愿,而是司法部獨自導演的“一場戲”。
前一段時間在削減核武器、制裁伊朗等一系列奧巴馬外交政策重點議題上,俄羅斯都表現出了非常合作的態度,奧巴馬上任以來美俄關系成功得到“重啟”。
況且,抓捕時機恰逢梅德韋杰夫訪美,兩國元首正在建立“私人友誼”的當口,奧巴馬沒有任何理由用“間諜門”來破壞美俄兩國關系的良好氛圍。由此看來,司法部的動機就值得玩味了。
此間有分析指出,司法部行動的背后,有一股“共和黨”以及“鷹派分子”的陰謀氣味。在奧巴馬“重啟”美俄關系,雙方在多邊國際格局中合作漸入佳境的時候,美俄如果因“間諜門”而鬧僵,那奧巴馬“無核世界”、“氣候變化”、伊朗無核化等一系列外交目標將化為泡影,當然得益最大的就是在野的共和黨。
隨著11月美國中期選舉的日益臨近,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斗爭日漸白熱化。雙方利用一切可以炒作的議題,如國內的移民問題、就業問題;國際方面的以色列擴建定居點問題(影響到國內勢力龐大的猶太選民)等,給對方使絆下套。“間諜門”,有可能是共和黨向民主黨使出的又一招數。(楊麗明)
參與互動(0) | 【編輯:吉翔】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