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天水圍發生三死命案 母疑攜子女墮樓自殺
中新社香港十月三十日電 題:香港天水圍如何走出“悲情”?
中新社記者 曉萍
近年,說起天水圍,香港人都充滿悲憫和感嘆。在這個位處偏遠的社區,親子慘劇不斷發生,前不久,又有一名領綜援婦人把兩名子女拋落樓后再跳樓自殺,轟動全港,也引起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為此,香港特區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今日再次到訪天水圍,與區內居民會面,聆聽他們的心聲和意見。張建宗強調,政府高度關注天水圍的整體情況,未來一年會陸續投入六項服務;政府除了希望透過與志愿團體協作令服務到位外,也希望加強區內的睦鄰關系,協助地區人士助人自助。今晚他還將在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的禮堂與區內居民會面。
香港社會分析,發生在天水圍的慘劇歸結起來,不外都是幾種基本情況,一是新移民家庭;二是經濟困難;三是“貧賤夫妻百事哀”,家庭開支捉襟見肘,夫妻日吵夜吵、家無寧日;四是文化教育水平低,感覺絕望之下,一些人的想法就是“攬住一齊死”。
近年天水圍的多宗倫理慘劇,反映經濟轉型下部分基層市民面對的龐大壓力。天水圍居住環境硬件不錯,軟件配套卻大有不足。以前政府以公屋居民和工廠作為新市鎮的開荒牛,工廠北移后,此路已不通,居民出市區工作和消遣卻要負擔昂貴的交通和時間成本,形成家庭和青少年等問題頻生的病態社區,要政府增加社工作為社區醫生。
社會人士認為,比較長遠一點的做法是政府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在天水圍等新移民社區,專門為婦女提供一些“度身訂造”的職位,令她們一方面可以照顧子女、家務,同時又可以有一點個人收入,只要經濟來源有一點保證,情緒上就會穩定一些。很多時候,家庭倫理慘劇基本因經濟問題而起。
天水圍在香港是一個特別的社區,位處偏遠,人口組合以公屋居民為主,而且新移民家庭、低收入家庭、失業家庭、領取綜援家庭所占比例較高,對于天水圍的“命運”,特區政府一直很關注。自從三年半前天水圍發生丈夫殺死妻兒后自殺的慘案,社會福利署曾經委任專家小組檢討,小組作出了二十五點建議。在這次慘劇發生后,特區政府表示,天水圍的倫常慘劇,政府責無旁貸,政府會進一步加強推廣鄰里支援網絡,發揮互助作用,讓天水圍健康發展,擺脫“悲情社區”的魔咒。香港立法會今日也就天水圍家庭服務聽取團體意見。
可以說,天水圍慘劇不斷已經觸動整體社會,不少香港市民都很關心天水圍的發展,全民關注將是一股強大動力。一位網民說,“回顧香港人于戰后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切百廢待興,人人勒緊褲頭,大家本著守望相助的精神,共同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跡;既然當日可以令香港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相信今天生活在天水圍的居民,也有能力令天水圍悲情不再,創造更好的明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