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二月二十七日電 題:香港學者首奪國家最高科學獎
中新社記者 曉萍
今日揭曉的二零零六年度國家科技獎獲獎名單上,由香港大學化學系支志明教授完成的“金屬配合物中多重鍵的反應性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也是香港學者首次獲得該項殊榮。
支志明教授今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頒授獎項。他獲獎后表示,相信在華人社會、在香港也能做出可以媲美外國一流大學的研究水平,“香港出現達到諾貝爾水平的化學家,不是不可能的。”
該獎項是國家設立的地位最崇高的自然科學獎,設一等獎和二等獎兩個級別。而備受海內外矚目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已空置兩年,此次由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閔乃本與朱永元、祝世寧、陸亞林、陸延青教授完成的《介電體超晶格材料的設計、制備、性能和應用》和中科院院士、香港大學化學系教授支志明完成的《金屬配合物中多重鍵的反應性研究》同時獲得。
據了解,今年四十九歲的支志明是地道的香港人,一九八零年獲香港大學化學系博士學位,去美國做完三年研究后回到香港教書。支志明現在已是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最多的中國化學家之一,他和其他香港化學家的努力,也使香港成為了世界矚目的化學研究基地。
支志明曾于一九九四年以“高價氧釕配合物的氧化化學”項目獲中國自然科學獎三等獎。一九九五年,在中國科學院宣布的新一批院士中,當年才三十八歲的支志明,成為港澳地區首位當選者,同時在五百七十九位中科院院士中也是最年輕的。
支教授獲獎后表示,獲獎對他和對國家化學界來說都是很大的鼓勵。“對我來說,科研就等如吃飯,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的興趣所在。當你能夠解開某些化學反應之謎,能夠控制某些化學反應,你會感到很開心。”
支教授表示,香港現時有相當數量的化學家其科研成就與美國一流化學家不相伯仲。他表示會加倍努力,在化學研究更上一層樓;并會繼續培訓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本土化學家。
去年,來自香港的科學成果同樣收獲頗豐:“成人右葉活體肝移植”項目獲二零零五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另有三項成果獲二零零五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歷來的得主都是蜚聲中外的科學家和學者,包括數學家華羅庚、中國導彈火箭之父錢學森、化學家唐敖慶、核子物理學家王淦昌及古建筑文物保護家、建筑教育家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因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