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澳門十二月十日電 題:在“驛站”中轉型的澳門工運
中新社記者 劉舒凌
去年,名為“驛站”的一家工人服務點在澳門城區交通便利的水坑尾成立。這里提供青年職工圖書、電腦免費上網以及談天聚會的場所;總之,希望到此的年輕人感覺輕松、舒緩壓力。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會長何雪卿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澳門主要產業從制造業轉向博彩、旅游等多種服務行業;工人團體再發展會員,必須接觸不同層次的職工,把他們吸引過來。二00八年一年,“工聯”新增會員約一萬名,其中青年增加二千人;這種新穎的方式初步得到澳門青年認可。
何雪卿說,四十年前,她十歲進廠當工人,十三歲參加珠繡塑膠五金職工會;雖從小害羞、怕事,但在工會前輩的鼓勵下參加歌唱、舞蹈活動,和基層工人團結在一起處理勞資糾紛、失業救濟,積累下當時工會工作的經驗。
但今天的澳門,公務員、文職人員群體快速擴大,青年職工面對的問題,是年輕人有一份好的薪水但這份工作缺乏向上流動的機會,是房屋問題帶來生活壓力和怨氣,是一系列的新問題。
在位于鵝眉街怡景臺四樓的狹窄辦公室、在“驛站”,多張三十多歲的年輕面孔掛著副秘書長、主任的職銜,打理著網站和創業培訓等新鮮事務。何雪卿對他們充滿希望:從大學法律、金融專業畢業的青年同仁,有基層歷練,完全有可能為澳門工會帶來新的內涵。
回歸十年,澳門市民成為特區的主人翁;但快速變化的社會經濟、政治生態,為有近六十年歷史的這一工人團體帶來的是一次次全新、甚至難以面對的挑戰。
回歸后第一個“五·一”國際勞動節,特區面臨著經濟不靖、失業率突破百分之七、治安紊亂的困難局面,一些失業工人上街游行;有人質問澳門最主要的工人團體:為何不帶工人“出街”?
“回歸了,‘工聯’是否應參與工人游行?”“工聯”最后表示:游行是表達的方式,但其本身不解決問題。何雪卿坦陳,當時,我們壓力很大,惟有全力發起為期九個月的大型籌款活動,募集澳門幣一千余萬元扶助四千八百多戶失業工人家庭,也協助特區政府暫渡難關。她認為,“工聯”非常清楚其承擔的責任。
具有愛國愛澳深厚傳統與真摯情感的澳門“工聯”,首次遇到“回歸后怎么定位自己”的新課題。新的歷史時期,需要新作用、新觀念、新骨干、新的處事方式和方法、新的工作策略。數年磨合,與時俱進,他們取得共識: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擔任支持、配合、監督政府的角色。他們內心清楚,“從經濟數字看,澳門特區十年發展飛速,職工月工資中位數由回歸前四千元澳門幣上升到九千元;同時也有一部分基層員工如清潔、大廈管理員,月工資還處在不夠四千元的水平,生活困難。”
何雪卿說,維護職工權益,是工人團體的天職,“既然是我們的政府,更要提出我們的善意批評、積極建議”。十年中,“工聯”努力爭取政府、各種基金會協助,擴大勞工子弟學校、工人醫療所等二十多個機構的服務,開辦夜間進修中心,盡力提升職工在勞動市場競爭力;同時,代表工人向特區政府提出,必須推動制訂法規遏制某些行業“黑工”泛濫情形,在新《勞動關系法》中延長婦女分娩假期,點滴爭取工人應有的更多權益。
何雪卿說,明年“工聯”將會提出有關最低工資的建議,大家也知道這件事情不容易,但起碼要敢于提出來,讓社會來討論。
四年一次的立法會選舉,是“一國兩制”下工人團體問政必須面對的課題。去年曾帶隊赴港觀摩香港工聯會選舉工作的何雪卿說,經初步總結,他們目前看法是——選舉要有策略、有競爭,但取得成績離不開日常工作的累積;“工聯”必須做好職工維權、服務基層以及參與政府管治三環節,讓雇員階層共享經濟成果,才能得到市民支持。
十二月一日,澳門特區第三任行政長官辦公室新公布行政會委員十人名單,何雪卿作為社會人士,和政府主要官員、議員同獲委任,協助行政長官決策。何雪卿表示,參與行政會,她代表的是勞工界基層的聲音;希望新一屆特區政府在決策中更多地從公平正義角度出發,朝著改善市民第一次分配(工資)的方向努力。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目前由六十八個團體會員組成,在人口約為五十多萬的澳門特區,它有會員六萬。(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