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深港合作目標直指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近日兩地高官會晤,簽訂一系列合作協議,數量上將全面超越2004年的“1+8”合作協議。“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是個宏偉藍圖,需要跨越許多體制與技術上的深溝淺壑方能實現。
事關兩地發展前途,深港之所以提出新規劃,一是基于兩地同時感受到的巨大壓力,二是因為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新階段。最近新特區消息頻頻出爐,對于老特區構成了巨大的壓力。老特區必須探索新的發展之途,才能增加特區的魅力。此次提出如此宏大的計劃,是新特區壓力之下圖變求存的產物。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到了貨幣市場化的關鍵階段,誰能掌握主動,誰就能獲得中國經濟發展的皇冠。兩地對于一體化的熱度同時升溫,絕非心血來潮,而是中國經濟到了又一個轉折期的標志。
以往的深港合作雖然在硬件設施方面大有進展,但在“軟件”方面并未能做到優勢疊加,簡單地說,香港的人才優勢、體制優勢并沒有全面地為深圳所用,深圳的發展仍然圍繞規模推進并未在體制上有全新突破,深圳作為立市之本的創新精神沒有得到全面挖掘。
深港合作要實現優勢疊加,必須高度重視香港體制,而不是出于眼前之利,兩地一齊向行政激勵式的優惠體制靠攏,香港近期資本市場向特大型內地企業敞開一系列隱形綠色通道已經顯現出不祥之兆。
深港近在咫尺,就貨幣而言卻遠隔千里,兩者都存在先天缺陷。對于香港而言,港幣是在聯匯體制下的非主動貨幣,一舉一動都必須緊盯著美元,在短期內這一被動模式無法更改;對于深圳來說,雖然背靠著香港這個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以及世界經濟引擎的最大新興經濟體,卻沒能融會貫通為我所用。兩種優勢如果不能有機結合,就可能成為兩種劣勢的疊加,即把內地市場的封閉性與香港市場的缺乏自主性疊加到一起。
以此次完善深港金融合作機制中所包含的建立共同的資本市場為例,兩者積極探索深圳金融機構通過香港進入國際金融市場,繼續吸引香港金融機構在深圳設立分支機構,加入國內金融市場。要建立共同的資本市場,需要解決的中央政策層面的障礙包括,是否允許投資者投資這個共同市場,如果同意的話,是以港元還是以人民幣結算,通常而言應該以人民幣這一主權貨幣作為結算單位,這也符合擴大人民幣結算范圍的整體目標,隨后的問題是,如果允許以人民幣為結算單位,除了香港居民以外,是否允許國際投資者投資,如果允許的話,這與人民幣資本項目全面開放又有什么區別?
其他障礙還包括,兩地不同的監管體制如何聯通?是香港監管者放松要求,還是深交所單獨實行與香港的法律法規相同的監管制度?并且,要利用香港的商業、金融中介機構的強大實力,內地的資本市場是否認可他們的經營資質,認可他們的評級結論,如果僅供參考之用,無疑是社會財富與效率的極大浪費,所有這一切內在的融通都必須提上議事日程。在此之前,深圳的行政管理也有一個與香港接軌的問題,否則,兩地的公司不可能在完全不同的管理平臺上共存。
深圳目前是擁有港資金融機構最多的城市,但擁有最多的港資金融機構只能說是擁有了殼,高效的資金來往才是活水,此前深圳曾經出現提取現金有上限的指令,本地政府居然不置一辭,讓市場人士無比失望。
以往的深港合作是表面相通血肉未接,如今要打通血脈,更重要的是雙方必須在物流、人才、法律、資金等各個難題上找到解決之道,如此才有可能攜手向中央提供可行的方向,沒有作為立市之本的“特”與“新”的淺層次合作,不過是重復做大經濟體量的老路,不足為訓。(葉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