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9日電 8位來自北京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博士后通過給湖南省委領導自薦的方式,日前被安排到湖南省一些政府部門就任“副處長”、“副秘書長”等職務。香港大公報發表評論指出,吸引人才的愿望是好的,但是具體做法上有三不妥。
評論指出,第一,與法律相悖。自2006年1月1日實施的《公務員》強調“凡進必考”,明確規定“錄用擔任主任科員以下及其它相當職務層次的非領導職務公務員,采取公開考試、嚴格考察、平等競爭、擇優錄取的辦法。”并提出“招錄機關應當發布招考公告,公示擬錄用人員名單。”8名博士后一沒有考試,二沒有發布公告,三沒有進行任前公示,就進了公務員隊伍,似乎與剛剛實施的《公務員》新法相違背。
第二,有失公平。眾所周知,公務員考試競爭非常激烈,對博士等高學歷人才來說依然如此。自2003年開始,媒體就開始報道“廣州10名博士爭考考公務員”、“126名博士考北京公務員”等新聞,近幾年高學歷青年報考公務員越發成為熱潮。此次這8名博士后直接進了湖南省的政府機關,直接當了公務員甚至直接當了領導,別說對廣大相對低學歷的競爭對手不公平,對那些同樣報考公務員的博士們來講同樣是不公平的。
第三,有唯學歷論之嫌。8名博士后自薦信,很快得到響應和妥善安排,應該說和他們的學歷至關重要。這一方面說明了湖南省政府部門的求賢若渴,但同時也說明他們在招賢時的標準偏重于對學歷的認同,這就難免有唯學歷論的嫌疑。假如他們不是博士后,而是同樣在別的領域卓有建樹但學歷不高的人自薦到政府部門工作,會受到這樣的破格的優待嗎?
評論最后指出,應該說,在政府選賢用能過程中,要大膽鼓勵進行有益的探索。但是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后從政,是否就一定能成為學者型官員,從而推進政府部門的能力提升,還需要時間和實踐來證明。(宋映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