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亡羊·補牢
在香港生活幾年后,發現很多香港人會在銀行申請一個保險箱,除了金銀財寶,更多的是放一些法律文章,比如房契、出生紙、結婚證等等,當然也有人放一些在自己的人生中有著特殊意義的東西,包括畢業證書,甚至情書。總之,能放在保險箱里面的,都是覺得獨一無二,而且意義重大的物品。
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銀行在市民的心目中是最值得信賴的。放在家里還有被偷和被損毀的可能,放在銀行,當然是萬無一失。
只是這個世界真的沒有萬無一失的事情。2004年10月初,香港第五大銀行集團星展銀行,發生了一件十分罕見的保險箱被當廢鐵誤毀事件。該行工作人員誤將83名客戶租用、放有財物的保險箱,連同其他分行收集的837個空置保險箱,當作廢物搬走及壓毀。
事件發生后,除了銀行馬上向受到影響的客戶進行賠償,香港金融管理局和特區政府也馬上作出回應。當時的財政司司長唐英年要求星展銀行盡快徹查及提交報告。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也表示,這次事件嚴重,銀行須盡快公平合理地處理事件,并提出合理的賠償。
星展保險箱事件不但成為香港頭條新聞,更被英國廣播公司、路透社等國際媒體大加報道。媒體之所以如此重視,是因為這次事件暴露出銀行的管理存在漏洞,而對于作為金融中心的香港來說,如果不能夠消除外界對此的疑慮,金融中心的地位可能因此被動搖。還好,特區政府的及時反應和一系列補救措施,把這次事件的危害性降到了最低。
2005 苦衷·寬容
這一年,還有兩年才屆滿的董建華提前退休,理由是健康問題。就在他宣布這個決定前,消息已經傳得滿城風雨。當時正好是兩會,在政協記者會上,我和幾個香港記者拐彎抹角地向發言人提問,目的就是要證實董建華是否會這樣做,因為如果他擔任政協副主席的話,就必須從特首的位置上退下來。
在我的印象中,董建華是一個好人。2004年采訪在秘魯舉行的APEC會議時,我在機場候機廳遇到了他,他主動和我們幾個記者打招呼,并且主動要幫我們看行李,讓我們去周圍逛逛。想到要一個堂堂特首幫著看行李,實在是不好意思,沒想到他看著我們說:“看來你們是不相信我。”那一瞬間,我和我的伙伴真的不知說什么才好,我們只能尷尬地笑笑,這句話對我們來說,覺得有點沉重,讓我們想到了大家都不愿向他點破的現實。
2007年上半年,看到董建華頻頻接受媒體訪問,講到當年的事情,也聽了一些評論,發現人們對他的看法比他在特首位置上時寬容多了。也許,時間可以證明一切,大家開始理解,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香港,而他曾經做過的事情,開始慢慢在人們的生活中體現出效果,于是大家發現,原來他并不是人們當初所想得那樣糟糕。甚至大家開始猜想,當年他是否有太多的苦衷,當他在那個位置,那個時刻沒有辦法告訴香港人,其實他為大家背負著巨大的壓力。正因為這樣,我們看著他,一年比一年憔悴,直到最近,才顯現出容光煥發的一面。
2006 天高·海闊
不知從哪一年開始,身邊講普通話的人越來越多。走在街頭,當你講普通話的時候,再也不會招致別人異樣的眼光。在那些售賣高檔商品的商店里,售貨員熱情地接待講普通話的顧客,反而是我們這些講廣東話的人常常被冷落在一邊。
1997年我采訪過一批從內地到美國,再從美國到香港工作的人,他們大部分是在金融行業工作,那時候,這樣的人并不多。但是差不多十年之后,我的中學同學、大學同學,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香港。他們有的從美國回來,也有的直接從內地被聘請到香港的跨國企業工作。
從單純家庭團聚的單程證,到吸納內地專業人才的專才計劃,2006年特區政府推出了內地優才計劃。和之前的計劃不同的是,只要符合條件,而且證明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負擔自己的生活,即使沒找到工作,也可以先申請攜帶家人來港。
越來越多的內地學生開始在香港讀大學,以至于內地曾經爭論過這樣一個話題,就是香港的大學會不會把清華北大掃成二流?因為不少內地高考狀元都選擇了香港的大學。
就在同一時間,也有越來越多的香港人到內地發展和居住。內地經濟的發展,讓他們感覺到香港顯得太小,如果要尋求更多的機會,內地反而有著廣闊的天空。這種兩地人員的流動,對于兩地的互融也好,個人也好,都有著相當正面的作用,因為大家可以學習用不同的視野去看對方,然后用不同以往的角度重新審視自己生活的城市。
2007 歸去·來兮
我對于皇后碼頭的印象,就是總有一些老人在那里下棋,旁邊有一個小攤,在中環大會堂采訪完,順便會在那里買飲料。大部分的香港人都和我一樣,覺得皇后碼頭外形和地點都平淡無奇,不過它和愛丁堡廣場還有大會堂組成一個鐵三角,少一樣都會覺得很不習慣。現在,為了填海工程,皇后碼頭即將拆除,也許是因為對天星碼頭被拆時的歉疚,人們把保留記憶中香港的希望放在了它身上。
在香港,我最喜歡的就是坐天星小輪。在維多利亞海港上,休閑地欣賞兩岸的景色。我喜歡天星碼頭,特別是中環那邊,白綠相間的木欄,踩上去已經會發出聲音的木地板,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醒我,這是一個有著很多故事的地方,一個見證著歷史的地方。
只是,突然有一天,中環天星碼頭不見了,那座發出熟悉的鐘聲的鐘樓不見了,雖然有十多個香港人在那里靜坐抗議,但是沒有辦法扭轉它的命運。后來香港人才發現,原來當政府咨詢的時候,沒有人提出反對,而現在,已經太晚了。
印象中,覺得大部分香港人對于古跡還有環保并不重視,每年總是有無數的新大樓替代著舊的大樓。可是天星碼頭要拆之前,上萬名市民去拍照留念,直到這個記憶真正失去,香港人才發現,原來失去的東西是如此珍貴,是如此的不可復制。于是皇后碼頭,帶著太多香港人的心理補償。
皇后碼頭最獨特之處,是當年英女王及其代表御用登陸香港的身份象征。歷屆港督就任,都會乘坐游艇在皇后碼頭登岸,在愛丁堡廣場檢閱三軍儀仗隊后,再到大會堂宣誓就職。歷屆港督的離去,也是從這里登船。不過,皇后碼頭卻失去了見證最后一次女王代表離去的歷史時刻。10年前香港回歸當夜,英國王儲查爾斯及港督彭定康,改在添馬艦基地登上皇家游艇“不列顛尼亞號”離去。原本這個碼頭只是對于當年港英政府的一些回憶,對于現在的香港人來說,已經不再重要。但是天星碼頭的離去,卻讓大家對這個地方重新喚起了感情。
一個城市,無論是缺失了歷史,還是迷茫了未來,都只會成為一個美麗的軀體。今天的香港人正站在歷史與現實的十年臨界點上,放眼著更遠的未來。(閭丘露薇)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