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律政司前司長梁愛詩接受本報專訪,稱基本法有許多空間讓香港向前發展
人物簡介
梁愛詩1939年生,籍貫廣東南海。
1968年,梁愛詩取得律師資格。在上世紀70年代初,香港律師中女性極少。
1997年7月1日,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律政司司長。
2002年6月任香港特區第二屆政府律政司司長。
2002年榮獲大紫荊勛章。
2005年11月,梁愛詩辭去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司長職務。
2006年2月,梁愛詩獲任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
6月7日7:30,在北京飯店的一張餐桌上,梁愛詩一邊用餐,一邊接受了專訪。
雖然不做律政司司長已經兩年,但在香港政界,梁愛詩的“重量”依然存在。
在約訪她的兩個月里,梁愛詩穿梭于內地和香港,日程安排得異常緊密,以至于根本無暇接受訪問。
梁愛詩的另一個身份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6月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了基本法實施十周年座談會,梁愛詩在題為《香港基本法的實施———回顧與前瞻》的演講中,充分肯定了基本法對香港人權和法治的保障,同時也提到貫徹基本法尚有“不足”。
根據事先的訪問約定,梁愛詩只有半個小時。于是,30分鐘的早餐時間,采訪的話題高度集中于梁愛詩的“本行”———回歸10年來香港的法治進程。
關鍵詞1 一國兩制
10年回歸港人對“國家”更認同
新京報:香港回歸十年了,你怎么評價這10年?
梁愛詩(以下簡稱“梁”):我認為一國兩制在香港是成功落實了,香港繼續在發展,F在國際社會也承認,一國兩制在香港的落實是成功的。1997年,香港的人口是600萬,現在已經達到700萬。這十年里人口自然增長率不足1%,如果香港不是個好地方,就不會來這么多人。
新京報:有一種觀點認為,港人現在在一國和主權的觀念上還需加強。
梁:150多年的分離是個很長的時間。香港受西方影響很大。在殖民地時期,英國政府不希望市民有國家觀念,因此很多人缺乏對國民身份的認同。我記得回歸初期,有些人被問及:你是哪里人?他會說我是香港人。他們填表格上國籍一欄的時候,會寫上英籍或者是英國海外公民。其實我們都是中國人。隨著多年來國家的經濟和外交上的成就,大家對國家更認同,對國情認識增加,有助于對國家主權的接受。
新京報:香港落實一國兩制的經驗,對解決臺灣問題有什么借鑒之處?
梁:香港、澳門、臺灣都是中國的一部分。一國兩制能夠在香港成功實施,在臺灣也一定可以實行。這不是說要把香港的制度放到臺灣去。每個地區的政治體制、生活方式、法律制度都可以有不同,臺灣不一定要按照香港的制度。我對臺灣不太了解,所以具體怎么做最好沒辦法講。但我認為臺灣同胞擔心什么、需要什么可以跟中央談,表達他們的意見,但是他們要承認一國,在一國原則下什么都可以談。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