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31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香港如何更好加快經濟發展,成為近期城中熱話。作為香港對內地和海外聯系重要關口的入境處,如何全面配合這種發展需要,成為未來工作的重中之重。
香港入境處處長白韞六接受該報專訪時表示,郵輪碼頭、港珠澳大橋將相繼落成,入境處已經加緊籌備人手安排等工作,配合新口岸的出入境服務。他預計,2013年投入運作的啟德郵輪碼頭,到2015年將有202次郵輪抵港,帶來至少88萬名旅客,入境處將全力做好新口岸的各項籌備工作;同時,已經在機場口岸試行超過1年的經常訪港旅客“e道”,將在評估成效后向其它口岸擴展。
在已籌劃的新口岸中,最快落成是啟德郵輪碼頭,首個泊位將于2013年投入運作,屆時入境處將增設具規模的出入境大堂。入境處數字顯示,預計2015年將有202次郵輪抵港,會有88萬名旅客經郵輪碼頭入境;到2020年,抵港郵輪會增至207次,經郵輪碼頭入境旅客會超過100萬人。入境處估計,最高每半小時可為1500名旅客提供出入境服務。
繼郵輪碼頭后,港珠澳大橋最快于2015年通車,其約130公頃香港口岸人工島將設有旅客出入境檢查站。港府提出將來現有的機場捷運增設延伸線至人工島的支線,將入境旅客接載往返機場客運大樓,過境旅客則經捷運前往機場禁區,直接轉機。
雖然有關口岸仍有一段日子才落成,但白韞六表示,入境處已經著手籌備有關工作,例如人手安排。至于需要增聘多少人手,則要待特區政府批出撥款才能決定。
除在口岸“把關”,確保旅客過關時快捷方便,也是入境處重任。白韞六指出,入境處會繼續努力提升口岸出入境設施,例如,入境處去年5月中于機場出入境大堂,推出10條專為經常訪港旅客自助過關的“e道”,至今年7月底,已經登記的合資格旅客達2.6萬人,并有15.4萬人次使用該“e道”,旅客普遍反映不俗。
白韞六表示,假如評估試行計劃成功,會將經常訪港旅客e道擴展至其它口岸,除了讓海外人士登記,也會研究容許內地人士登記使用。
港人足跡遍布全球,倘不幸遇事,入境處熱線是他們的幫手。統計顯示,該熱線的求助數字持續上升,單在內地,駐京辦及駐粵辦的入境事務組在去年便處理接近400宗求助。白韞六表示,港府暫時無意擴充入境處于內地人手及辦事處,但入境處會加強有關員工培訓,提升他們的技能,例如利用電話向查詢或求助人士提供所需數據或相關訊息。
吸取南亞海嘯、四川大地震、泰國曼谷機場等事件經驗,港府建議推行外游警示制度,按照發生事故國家或地區的風險程度,發出黃、紅、黑3種顏色警示,例如黑色警示指當地有嚴重威脅,港人不應前往。與此配合,港府將會增撥資源,提升入境處協助在外港人小組軟硬件,加強服務質素;入境處則將增加熱線線路,由現時23條增加一倍至46條。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