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8日電 香港樓市重拾升軌,令市民置業時倍感因難,有份協助調節香港樓宇供應的市建局表示,未來一年半所推出的新樓盤,將有逾半是六百呎以下的中、小型單位,局方相信市民有力購買,但強調不能以低于市價出售單位。不過,隨著經濟好轉,個別市建局重建項目的收購年期被拖長半年至一年不等,加添重建風險。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繼早前先后為利東街項目、觀塘重建第一期和醫局街項目招標,合共提供一百五十萬方呎樓面面積后,市建局已接近完成收購余樂里和福全街項目,并已就六個項目向港府申請引用土地收回條例,收購余下業權。市建局亦準備于今年內推出西環第一、二街項目(即縉城峰)和皇后大道東項目,合共提供逾五百個單位。
對于輿論指香港目前中、小型單位供應不足,市建局行政總監羅義坤昨表示,局方在未來十二至十八個月推出的一七千百個單位,超過一半的單位面積都在六百呎以下。
他強調:“新盤單位呎價每次都與發展商詳細商討后,根據市價厘定,認為不應降低單位的售價協助市民置業。”
他又認為,近年落成的樓宇質量較好,即使七年樓齡的樓守,樓價得以保持,甚至與新樓差距不大,變相令獲得賠償的重建戶,有能力購買接近簇新的住宅單位,改善生活環境。
羅義坤在回顧市建局近年發展時形容,目前財政狀況非常穩健,并直言有賴樓市近年的升浪,讓局方有較多資源推展風險較大或財政不可行項目;他表示,未來一至兩年仍處于收購高峰期,隨著社會環境改變,加上經濟向好,個別項目的收購年期已由過去的三年,增到三年半至四年,擔心市場環境一旦逆轉,增加重建風險。
市區重建策略即將在今年初完成檢討,雖然社會近年有意見認為市區重建應以復修為主,但羅義坤認為,香港不少樓宇屬“石屎樓”,重建需求一直存在;又不擔心市建局面對財政壓力,相信會有足夠辦法籌集所需資金,暫時未有打算再發債券。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