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3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將內地不少港資企業沖垮,當中珠三角港企更成為重災區。然而,在全球經濟放緩、出口定單銳減的空前“寒冬”之下,不少港企仍然透過開拓新市場、開發新產品、積極轉型等招數千方百計力抗逆境、尋找生存空間。
有連續數月零訂單的外貿企業表示,經過數月艱難轉型,企業正逐步恢復元氣,預計下月將簽下第一批訂單。
有香港制造業人士預測,在珠三角從事加工貿易的58500多家港企中,至少有30000家能夠熬過“寒冬”生存下來。香港工業總會副會長孫啟烈預期,生存下來的部分港企有望在第二季度末、第三季度初“開始收復失地”。
孫啟烈表示,58500多家港企中預計只有不到40000家企業得以生存下來,而在全球經濟復蘇之前,更可能還有10000家企業倒閉,能夠熬過“寒冬”的,大約只有30000家。他認為,倒閉企業大多是成本高、報價高、沒有訂單,或者一直都是靠低價搶訂單,如今價格已經減無可減。
不過,也有小部分港企已提早感受到“春天”氣息。“公司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現在慢慢恢復元氣。”啟桓貿易有限公司、啟桓服裝(深圳)有限公司財務部經理鄧志堅介紹,公司過去一直做出口貿易,90%訂單集中在美國,市場單一,銷售模式單一,自從去年10月以來公司一直零訂單。“沒有訂單,就有充分的時間思考新業務。”鄧志堅指的新業務是內銷市場——從過去將內地工廠的衣服出口美國,轉為向內地大服裝品牌推介東南亞廉價的代工工廠。
與貿易公司開拓新市場相比,許多加工制造企業則絞盡腦汁研發新產品,增加產品附加值,在萎縮的市場里爭取訂單。東莞外商協會會長梁偉浩1988年將鐘表來料加工工序北移東莞,雖已身為鐘表大亨,但也難免受金融危機沖擊。在困難環境下,他在鐘表功能及設計上創新求變,爭取到許多新訂單。
也有企業利用金融風暴訂單不足的機會,調整自身經營上的缺陷,將不利化為有利。創科集團執行董事陳建華介紹,公司趁訂單萎縮期間,搬遷廠房,將原先散布各處的生產點集中,調整了物流布局,提高效率,存貨管理和人力成本都下降,原來工人在外住宿的成本也下降。
東莞外商協會副會長、均興金屬制品廠董事長黃日榮稱,工廠也在金融危機中意識到,必須從生產為主改變為開發為主。公司投入兩三百萬元改造生產線,提高自動化水平,可減少用工1/3,每年節約兩三百萬元勞動力成本,一年收回改造成本。此外,因為產品多是與人體直接接觸的金屬飾品,公司成立材料化驗中心。如果能夠成功轉型,未來可望在行業上處于領先地位。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