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六月十九日電 題:禍兮?福兮!—一位香港負資產人士的十年心路
中新社記者 徐長安
花八百萬港幣買一棟房,樓價跳水后非但資產蒸發(fā),還欠債三百萬。全家五口人最困難時兩年未買一件衣服,囊中羞澀不敢在外面請朋友吃飯,買最便宜的車,過最簡單的生活。同時在報章上開五個專欄,寫二十二本書……
四十八歲的曾耀光被認為是香港負資產人士的代表之一。近日,他在辦公室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
作為青山醫(yī)院唯一一位英國皇家精神科學院認可的心理治療訓練導師,曾耀光收入可觀,也受人尊敬。但恰恰就是這樣一位月收入超過十萬的人,竟然在短期內變成了負資產。
“負資產”是港人對因樓價縮水而背負巨額債務的形象稱呼。曾耀光九0年結婚,九三年斥資八百萬買房,其中向銀行借貸三百萬。九0年代初,香港股市看漲,曾耀光從股市賺錢還房貸。
意想不到的是,一九九七年爆發(fā)亞洲金融風暴,香港股市一年之間總市值蒸發(fā)了近二萬億港元,香港樓市也遭受重創(chuàng)一路下跌,到非典時期累計跌幅已達百分之六十五。香港金融管理局統(tǒng)計,受亞洲金融危機和二00三年非典影響,香港共產生負資產家庭十點六萬宗。曾耀光便是其中之一。除了房產虧損,他還負債三百萬。
“最難過的時間是一九九九、二000年。全家五口人兩年沒買一件衣服。小孩兒個子長得快,原來的褲子很快就短了,褲管遮不住腿。老婆看見了淚水都流出來了,問我‘怎么辦’?我就說把褲腿底下打扁的那一寸放下來,還可以穿一兩個月。”
曾耀光沒有申請破產或者向朋友借款,他說他心中始終有希望,要自己走過這一關。
從九八年開始,曾耀光先后在香港各大報章上開專欄、賺稿費,最多時同時有五個專欄,每個星期要寫一萬五千多字,差不多每天寫兩千字。
開源,同時節(jié)流。“以前我喜歡買很貴的車、很好的酒、名牌衣服,但是后來我的車都是最便宜的,現(xiàn)在的車是一臺別人已經開了二十年的二手車。”
現(xiàn)在回想起來,曾耀光覺得自己的收獲更大。“最困難的時候,不需要的應酬全不去,下班以后就回家跟孩子玩,或者自己去做運動,現(xiàn)在跟孩子的關系很好了,身體更健康了,發(fā)現(xiàn)了自己寫文章的能力,生活態(tài)度也改變了。”
負資產這幾年,曾耀光畫畫、寫書日日精進。他的辦公室里擺放著他寫的二十二本書。比如《沖不走的足跡》、《向朝陽微笑》等。墻上懸掛著他的印象派畫作。
經媒體報道,曾耀光成為港島知名的“逆境大使”。很多負資產的朋友紛紛向他求助,他通常會告訴朋友們“最重要的是活著!”
如今香港負資產的人數已大大減少,由高峰時的超過十萬宗,降至二00六年年底的八千四百宗。
以曾耀光來說,從欠賬三百多萬到現(xiàn)在余債四十萬,曾耀光的生活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我現(xiàn)在的收入除了負擔房貸、開支外,平時還可以喝一點點紅酒,每兩、三年還可以和家人外出旅游。”
采訪結束,曾耀光堅持用他的私家車送記者一程。車有些老舊,曾耀光的笑聲很爽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