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在崇尚自由戀愛的年輕人眼里,曾經是因為“太土”而諱言的詞,如今,以相親、速配為目的的相親類節目成了電子媒體招財進寶的“法寶”。從內地到香港,相親類節目是不分地域地火了起來——
以《非誠勿擾》為首的內地相親、速配節目帶起收視熱潮,香港的電視臺也忍不住把丟失多年的相親節目再次重新拾起。去年,香港亞視全新改版,打造一個專為單身男女而設的感情速配節目《撻著》,開播即火。今年,《撻著》仍是亞視的重點創收節目。香港TVB制作的真人秀尋愛節目《盛女愛作戰》,4月9日一開播立刻掀起收視狂潮,引發全城討論。
對于相親類節目,香港市民和輿論的評價不一,認識不同,但是相親類節目已經不容置疑地成為一個話題,引發了普遍的關注和討論。一個話題一旦成為了公眾議題,就值得討論和分析。人們從中想看到的是:香港人的戀愛觀是不是發生了變化?相親熱以及相親方式的變化也折射出一些深層次的社會問題。
大學生也怕剩下
相親類節目受歡迎,有現實的因素。有學者認為,《盛女愛作戰》等相親類節目在香港大行其道,是因為它是社會問題的結果。正如香港社會學者周永新在《人口老化和性別失衡》中指出,香港男女比例失調多年,先是男多女少,上世紀80年代后又女多男少,2011年人口普查的結果是,男女之比為939∶1000,性別失衡導致未婚女性大量出現。
沒有結婚的“剩女”確實有自愿“剩下”的,或是追求自在的生活方式,或是不想在事業和家庭兼顧中“煎熬”,畢竟香港也是“居不易之地”。但是,確實也有相當一部分是不甘“剩下”的。日前香港統計處發表的一份《香港人口推算2007-2036》報告預測,2036年,男性與女性比例將變成763:1000。男少女多引發單身危機。數據反映現實。
如今,連大學生亦擔心婚姻大事,有大學訪問了315名來自香港6所大學的女生,其中有34%的女大學生表示擔心會孤獨終老,同時,不少20多歲的年輕人已開始為結婚而奔走。他們不但參加傳統婚介所的相親活動,加入極速約會,更登陸相親網站,在廣闊的網絡世界里主動出擊。
相親方式趨多元
相親類節目從內地火到香港,有觀察人士指出,大部分參加者的來源都是來自不同的婚戀網站。除了上相親類節目,“剩男”“剩女”在網上談情說愛、談婚論嫁的熱度也已經延續了一段時間。
香港近年有不少流行的交友網站,如香港交友網、ECF等等,網站包羅海內外的單身男女,以免費注冊吸引大眾。不少相親網站不但在網上為參加者牽紅線,更會舉辦交友活動。網絡相親方式在香港的流行,有分析人士認為這與都市人的生活形式有密切關系。在香港,很多年輕人是“外來移民”,不再有傳統的親友介紹方式。同時亦有調查顯示,大部分單身男女認為,找不到對象的原因其實是因為社交圈子窄、工作忙,所以,他們欠缺的只是一個機會。而包括網絡相親、電視相親在內的相親類節目都恰恰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相親方式還在變化。近來在香港,微博相親也漸熱。網友只要在發布微博的時候標出“隨手拍解救大齡男(女)青年”,并加上個人照片以及簡介,就能把信息傳給網友,單身男女的征友征婚啟事就會獲粉絲們轉發。
見證婚戀觀念變遷
相親類節目火到香港,在作為一個社會現象被討論時,并不是一路掌聲。比方說,《盛女愛作戰》收視率高企,學者表示不滿,理由是,節目給單身女性貼上“剩女”標簽,奉行“女人嫁不出就是失敗”的價值觀,貶低了女性。也有的認為,相親類節目會“加劇青年一代港人的愛無能”,也有對節目真實性提出質疑的。
事實上,包括相親類節目在內的所有新興相親方式,都不是能解決所有尋愛單身男女問題的方式。不過,有香港媒體指出,它的積極示范作用卻改變了抱持保守觀念、不敢相親的男女,使他們愿意踏出尋愛的第一步,讓單身男女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找到意中人。(本報記者 李煒娜)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