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經泛濫的網絡售假潮中,代表著高信用度的“皇冠店”、“鉆石店”以其欺騙性最強而首當其沖,以至于網友們紛紛在論壇上呼吁“不要再迷戀皇冠,皇冠只是一個傳說”
□ 視點關注
本報記者 郭宏鵬 劉百軍
本報實習生 范傳貴 王珊珊
網絡商鋪售假,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然而,隨著一批批售假商鋪被曝光,一個讓人不解的現象出現了:在售假軍團中,首當其沖的竟然是那些在各個網絡購物平臺官方信用評價體系中產生的“皇冠店”、“鉆石店”。
對于在網絡上購物的消費者而言,原本通過“皇冠”、“鉆石”等信用等級,可以直觀地判斷網店的可信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網購的信任問題。但是,當這些象征著高信用的虛擬評價稱號可以輕而易舉地被造假時,它反而引起了一股售假商家爭相“加冠加冕”的風潮,誤導了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7月1日,我國第一部規范網絡商品交易的行政法規——《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開始實施,其中規定了“要建立健全網絡經營主體信用分類監管制度和機制”。
有業內人士稱,中國電子商務已興起十余年,在如今網絡商鋪售假如潮、信用炒作泛濫成災的形勢下,如不對混亂的“加冠加冕”行為嚴格監管,“那么中國電子商務將永無出頭之日”。
皇冠鉆石級店鋪成售假主力
隨著C2C(個人對個人)網絡購物平臺的興起,在網上購買商品對消費者而言已是家常便飯。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到了2500億元,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已達1.08億人。而艾瑞咨詢最新市場數據顯示,2010年第一季度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突破千億元,達到1026.9億元,同比增長119.4%。
與交易額和注冊用戶量同時增長的,是各個購物平臺中假貨的交易量。當當網總裁李國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在過去兩年,假貨交易一度占據C2C網站總交易量的7成左右。
《法制日報》記者發現,在已經泛濫的網絡售假潮中,代表著高信用度的“皇冠店”、“鉆石店”以其欺騙性最強而首當其沖,以至于網友們紛紛在論壇上呼吁“不要再迷戀皇冠,皇冠只是一個傳說”。
近日,福建省福州市的林小姐在淘寶網上一家名為“百斯特卡盟”的店鋪中購買一張福州大洋百貨5折現金卡時,被對方利用高防網站,竊取支付寶賬號和密碼后騙走了3500元。事后,她告訴記者,之所以會上當,正是因為看到該店鋪信用級別為“皇冠”級。
記者了解到,林小姐購物的“皇冠”級店鋪曾陸續被多名網友投訴過,但直到現在,這家店鋪仍在正常營業,記者仍然能夠在淘寶網上打開這家店鋪的鏈接。
據了解,早在2008年,國內兩家知名化妝品公司就在其官方網站上各自公布了數十家售假的淘寶店,指責這些店鋪假冒他們公司授權銷售的行為。
記者調查發現,這些被公布的百余家售假淘寶網商鋪,竟然全部都是“皇冠”、“鉆石”級別的店鋪,有的甚至接近淘寶網信用評價體系中的最高級別。
2009年4月,在意識到炒作信用現象越來越嚴重時,淘寶網開始了為期8個月的自查行動。最后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淘寶網共查出炒作信用賣家22459家,其中“皇冠”級別以上賣家就有1327家,炒作信用交易筆數達日均1000至2000筆。
網店“刷信用”幾成產業
記者從“百度有啊”網絡購物平臺網站上看到,該網對網店的信用度解釋為:“記錄百度有啊用戶在百度有啊上的所有交易情況的綜合,是衡量一個賣家信用的重要依據。通常,該賣家信用度越高則表示過去達成的交易數目越多,并且‘滿意’評價居多。”這一解釋幾乎為目前在線的各個網絡購物平臺所認同。
但是,記者發現,作為交易重要指標的信用度,在各個網絡交易平臺上的形成過程卻非常簡單。
以淘寶為例,在使用支付寶服務成功完成每一筆交易后,買家有權對賣家的交易情況作一個評價,評價分為“好評”、“中評”、“差評”三類,“好評”加一分,“中評”零分,“差評”扣一分。
“皇冠”、“鉆石”級別正是通過這一加分扣分環節實現的,當用戶積分累積到250分以上時,即可升級為鉆石店;累積到10000分以上時,升級為藍色皇冠店;累積到50萬分時升級為金色皇冠店。這其中每個級別又細分為5個小等級。
除此以外,商品的買家在交易結束后還可從“寶貝與描述相符”、“賣家服務態度”、“賣家發貨速度”、“物流公司服務”等4個方面對該店鋪進行綜合評分,評分結果會顯示在該店鋪的頁面上。
事實上,這其中留下了極大的信用炒作空間。
有網店賣家向記者透露:“請人幫忙拍下一件商品,付款之后店主把錢歸還但并不發貨,這樣虛晃一招,淘寶上的一筆‘真實交易’就誕生了。但是這種刷信用的速度太慢,真正導致信用炒作泛濫的原因在于‘刷信用平臺’。”
據了解,2006年年底,一個叫杜朋運的人最早組織人員專門開發了一套系統,為想盡快獲得高信用等級的淘寶賣家提供刷信用服務。
杜朋運后來曾在媒體上公開其刷信用的手法,主要有兩種方式:其一為互刷,將有意向炒信用的賣家組織起來,提供一個平臺,大家互相拍商品提高信用。其二是由用戶直接付費,由平臺組織各地的專職買家來購買店主的商品,平臺將收入與職業買家分成。由于這樣能迅速組織起大量的買家來購買商品,因此刷信用的速度最快。
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專門進行炒信用的公司和個人平臺數量猛增,一時形成大大小小近500家的局面。時至今日,只需在網絡上搜索“刷信用”,仍會跳出數十種“刷鉆網站”來。
監管不作為放縱信用造假
“信用其實是內涵比較豐富的一個概念,僅僅靠買家主觀對于賣家的評價建立起來的虛擬信用體系,有著先天的不足,甚至可以說是完全靠不住的。”被業界稱為“中國電子商務之父”的王峻濤對國內目前這種信用評價體系非常擔憂,他告訴記者,作為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歷程的見證者,他最不愿意看到電子商務中炒信用、售假這種事情泛濫成災,“如果繼續下去,那么這個行業就永遠沒有出頭之日了”。
“信用評價體系要完善,要能呈現一個客觀的評價。”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阿拉木斯說,目前信用評定的標準是將每一筆交易都納入信用評定,但是由于買家實名制很難落實,這樣的信用評定就有難以彌補的缺陷。現在有必要引入專業的、客觀的第三方來進行評價,將線上和線下的成功模式進行整合,進而形成一套更有效的評價體系,同時也要求執法部門和管理部門予以配合。
王峻濤則認為,如何引入第三方參與到評價、確認甚至整個信用評價中,這給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提出了新的課題。
事實上,脆弱的網絡交易誠信體系已經引起了國家工商總局的注意。
記者看到,在國家工商總局網站上一份《關于認真貫徹實施<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的指導意見》中,該局多次強調“抓住了信用監管,就抓住了市場經濟條件下促進網絡市場發展的關鍵,抓住了維護網絡市場良好秩序的關鍵”,并提出“當前制約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發展的主要瓶頸正是信用體系的缺失”。
在新發布的暫行辦法中,國家工商總局也提出要鼓勵、支持網絡商品經營者和網絡服務經營者成立行業協會,建立網絡誠信體系;要鼓勵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的經營者為交易當事人提供公平、公正的信用評估服務,對經營者的信用情況客觀、公正地進行采集與記錄,建立信用評價體系、信用披露制度以警示交易風險。
但是,“對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如何介入監管,卻似乎沒辦法了。”有業內人士說,暫行辦法中僅提出“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建立信用檔案,記錄日常監督檢查結果、違法行為查處等情況;根據信用檔案的記錄,對網絡商品經營者和網絡服務經營者實施信用分類監管”。
對此,王峻濤認為,僅僅將原來在地面上使用的那套監管辦法搬到互聯網上是不行的,“交易環境和經濟環境已經和過去不一樣了,網絡上的情況差異就更大了,所以工商部門應該要多一些創新,既要保護電子商務的繁榮,又要最大程度地打擊互聯網上這種不公平交易活動”。
“事實上并沒有那么難,稍微想想就會知道有些事是可以做的,過去完全就是一種不作為的狀態。”對于炒作信用已成泛濫之勢,王峻濤說,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不作為事實上是一種放縱,“網絡交易和實體交易一樣,都屬于工商行政部門管理,既然有這個職責,那就應該管好這攤子事。”
“互聯網上的交易問題很復雜,很多問題涉及多個部門,需要各個部門之間進行更好的協調配合。”阿拉木斯說,譬如對售賣假貨的網站進行處罰是工商部門的職責,但如果要關停這個網站就是工信部門的職責了。而目前工商部門出臺的這個暫行辦法顯然無法覆蓋這個方面,其他相關部門缺乏執行依據。
此外,阿拉木斯還認為,國家工商總局發布的暫行辦法涉及的方面比較全,但是不夠具體,幾乎每個規定都可以更細化一些,譬如針對炒作信用的行為,如果是公司炒作,該如何處理?如果是個人炒作行為,又該如何處理,適用什么法律?再譬如,網絡廣告如何進行監管,網絡退貨分哪些情況,每種情況的責任界定、損失承擔等,都需要進一步說明。
參與互動(0) | 【編輯:鄧永勝】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