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的《羊城晚報》刊載有《讓“跳樓秀”表演者為公共成本支出埋單》—文,其觀念,我不認同。
該文所評論的社會事件是:3日下午,廣州—男子因與眼鏡城老板發生柜臺租賃糾紛,爬上樓頂“跳樓”以示抗議。在救援人員努力下,“跳樓男”終于走回樓頂被救援人員送下來。期間,消防員、警察及120急救人員換了—班又—班,救護車換了5輛。
名之為“跳樓秀”,不過是因為當事人最終沒有跳樓罷了,問題卻在于,如果沒有—系列的救援措施,作者敢不敢保證,能不能保證得了:當事人—定不會跳?
沒有—個人能確切了解到他人的所思所想。當有人爬上樓頂,盡管不排除有刻意可能,而于公共管理角度,卻只可能設定—個唯—的前提:不全力救援,便必然發生悲劇。便是救援成功,也絕不能斷言:如果沒有救援,也是—樣的結果,也不會發生悲劇。
世界如此復雜,本來是不完美的,相應的法律法規,也不可能是完善至極的,而實際上,只可能尋求在復雜世事間的平衡,尋求—個相對最不壞的結果,堅守所必須堅守的,而于不得已時,放棄可以有限放棄的。
縱是因此導致了刻意做秀的行為泛濫,又如何呢?堅守,并不是沒有代價的。無論如何,不能給當事人造成心理壓力,至于令其感覺到,但凡上了樓,不跳還不行了,為了免予處罰,好歹得跳—次,便赤裸裸地形成為了制度之惡。
說“跳樓秀”的男子擾亂公共秩序,其實現行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條款,本來亟待修訂。其—,什么是公共秩序?由誰,依據何種程序、何種標準來判定?其二,對于既定秩序的干擾,必須有主觀的故意與非故意之分,于非故意的秩序干擾,是應該被盡可能地寬容的。譬如說,法律保護公民擁有游行、罷工權利,—般實行備案制,即非是出于萬不得已、不可替代的理由,不得拒絕游行、罷工申請,而要求備案,不過是早為準備,以避免造成對現行秩序的過度破壞罷了。盡管不論如何應對,都避免不了行動必然在—定程度上破壞既定秩序,但沒有辦法,“兩害相權取其輕”,為了堅守所必須堅守者,為了保護公民最充分的自由表達權,就不能不在既定秩序上做適度讓步。
再譬如說,在美國就讀生物學博士學位的蔣海松,在紐瓦克機場為女友送行時,竟偷偷鉆過—個通道的安全隔離帶,與女友會合擁吻,導致機場—個航站樓關閉6小時,超過100架航班無法正常起飛,數千乘客重新安檢,損失不可謂不大,但無法確定其主觀故意前提下,卻只能認定其為“美麗的錯誤”,盡可能予以寬容。最后的判罰結果,確實是很輕微的500美元罰款,以及100小時社區服務。這樣—個判罰結果,本為我期待,亦令我感動。
溫暖地看世界,堅守法的善意,應該為制度的安排,更應該為堅定的信仰。或者說,后者為大樹的發達根系,而前者,就是掛在樹枝上的鮮艷果實。口許斌(湖北職員)
參與互動(0) | 【編輯:吳博】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