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來自國內外的流動性非常大,并正成為通脹繼續演變的重要因素。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貨幣政策轉向的信號早已明確釋放,但政策需要累積才能出效果,預計年內存款準備金率還將提高。從貨幣政策調整效果、央行政策出臺節奏、銀行進行政策操作便利性等方面綜合判斷,央行近期再次加息的可能性也很大。
而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認為,在人民幣升值過程中,美、日突然采取新一輪定量寬松的貨幣政策,此時再度加息,會激發熱錢大量流入,從而進一步增強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得我們在結構調整還沒有到位的情況下,經濟增長和就業環境都會大受影響;另外,加息會增加企業融資成本,再加上人民幣升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內外市場消費能力有限,企業的盈利能力會受到很大影響。出于上述這些問題的考慮,我們不便于連續加息,防止負面的累積效應。
顯然,在目前復雜的國內外政治經濟背景下,單一工具恐怕難以完全應對經濟形勢,應輔以多種手段靈活有效地加以調控。一方面是央行貨幣政策的前瞻性,靈活地及時進行切換,另一方面是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的組合發力,應對風險。
政策:
靈活進行及時切換
日前,央行官員已表示將靈活運用傳統工具,可能還會引入新的管理工具建立宏觀審慎的管理框架。實際上,從年內央行數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并對部分商業銀行實施差別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加息的舉動看,貨幣當局的政策重心正在發生變化。三季度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也已首次將防通脹列在保增長和調結構之前加以陳述;央行行長周小川9月份在出席國際會議時也提出,在多個目標無法同時達到的時候,央行貨幣政策目標應相機而動,要根據經濟環境的變化進行改變和切換。
經濟學家李稻葵認為,當前宏觀經濟增長速度已基本穩定,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在成熟條件下,可考慮轉向穩健甚至審慎。
央行研究局局長張健華認為,基于我國經濟增長得到進一步鞏固;反映物價水平的CPI指數呈現上升態勢,且仍有進一步上漲可能;我國失業率水平已降至全球金融危機前水平;國際收支趨于平衡,我國貿易順差增速由負轉正,貿易平衡狀況持續改善;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不斷回落,資產撥備覆蓋率大幅上升等因素,非常時期的非常規貨幣政策已完成使命,在當前的形勢下貨幣政策的目標、取向有必要進行一些適當的調整,即貨幣政策應該逐步回歸常態,而這種“常態”就是回歸“穩健的貨幣政策”。實際上,穩健的貨幣政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其內在含義也不完全相同。在實際執行穩健貨幣政策過程中,有時候政策是擴張的,有時候是緊縮的,有時候是真正穩健的。從更長遠看,“十二五”總的發展方向是經濟結構調整,貨幣政策應該在這方面有所側重。
從目前情況看,流動性過多、通脹壓力、不良貸款、資產泡沫等周期性宏觀風險,以及跨境資本流動蘊藏的潛在風險考驗著中國的宏觀調控。中國的貨幣政策需要,也正在根據經濟環境變化進行改變和切換。未來一段時間,管理通脹預期和加強流動性管理是重中之重。預計下一階段除了貨幣政策施展組合拳外,還將進一步加強財政政策、產業政策與貨幣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提升經濟內生增長動力,為化解風險提供良好的支撐。(李倩)
參與互動(0) | 【編輯:梅玫】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