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由
流動性泛濫逼央行出手
在最近1個多月的時間內,央行已動用了差別準備金率、匯率和利率等政策工具,這些措施背后的貨幣收緊意圖十分明顯。而且,選擇在美聯儲即將再次定量寬松前加息,說明貨幣當局更側重解決負利率和流動性過剩的問題。
國聯證券認為,中國在G 20峰會之前加息,且加息25個基點與美國慣例接軌,可能會對全球量化寬松浪潮造成影響,從而改變全球流動性泛濫局面。
同時,央行此次選擇了非對稱加息模式,二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46個基點至3.25%,三年期存款利率上調52個基點至3.85%,五年期存款利率上調60個基點至4.20%,但一年期以上至五年及以上期限貸款基準利率僅均上調20個基點。
廣發基金宏觀策略分析師孫建波認為,加息的結構是非對稱的,除一年期存貸款均加息25個基點外,中長期存款利率多加,中長期貸款利率少加。其根本目的是收縮流動性,希望通過推動存款長期化的途徑,有效壓制資產市場泡沫,控制通脹水平。
招商證券針對此次加息的點評報告稱,流動性管理,特別是對沖新一輪國際資本流入將是未來中國貨幣政策的重要目標。本次加息顯示中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強,并不需要受美國貨幣政策取向的左右,可以推斷國際資本流入中國的勢頭會更強,央行將開始新一輪對沖流動性的操作,同時加強對外資流入的管制措施。
國聯證券分析師張鵬表示,流動性預期可能正在發生變化。貨幣政策從短期來看必須為控制通脹趨勢、消除負利率水平,及平抑資產泡沫而努力;從長期來看,則央行有義務消化近10年超發貨幣、增加居民收入,及改變因低利率而導致的國民財富流失現象。因此,中國有先于諸發達國家加息的必要,亦有逐步走向一個較長的加息周期的必要。在臨時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及加息之后,貨幣政策從緊趨勢將延續。
辯論
中國是否進入加息周期
部分機構和學者認為,央行此次出人意料的加息主要針對通脹壓力較大以及負利率持續時間較長等問題,就此判斷央行步入加息周期還為時過早。但另有部分經濟學家表示,由于通脹預期的加劇,央行已經提前進入了加息周期。
“此次加息更多是上半年經濟過熱時期該加沒加息的追認,從時間上斷言目前中國就進入加息周期為時尚早。”申銀萬國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李慧勇認為,基于對經濟增長和物價的判斷,未來12個月存在加息1次的可能,更大幅度加息的可能現在看還不大。李慧勇表示,在當前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的情況下,加息會進一步強化升值預期,這很有可能加速熱錢的流入,反過來可能對貨幣政策產生沖擊。“如果沒有更好的對沖手段,央行仍存在通過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進行資金回籠的可能。”李慧勇表示。
“央行此次上調存貸款利率,是房地產調控遠未達到目標后的短期無奈之舉,不會持續,不代表加息周期的開始。”民生證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滕泰則表示,持續近一年的房地產調控遠未達到調控目標,此次加息主要目的是抑制房價上漲。滕泰認為,盡管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有所緩解,但仍處下行走勢,加息將增加短期內經濟下行壓力,故而不可持續。
“負利率持續僅僅是貨幣政策調整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屈宏斌也認為,此次加息并不意味著中國從此開始就進入了連續加息的周期。在未來總需求溫和降溫的背景下,產出缺口收窄,需求面拉動價格上漲的壓力將逐漸減弱,而從供給面來看,糧食、豬肉等主要農產品都比較平穩,消費物價指數繼續保持高位的推動力量不足。
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邵宇則表示,在C P I再創新高的背景下,此次加息意在抑制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打響了反擊通脹第一槍,表明了中央政府管理通脹預期的決心。但是此次加息是單次行為還是加息周期的開始,目前還不好判斷,不排除在通脹預期繼續高企、國內流動性依舊充裕的情況下央行將進一步加息的可能性,央行或將在1-2個季度內連續加息,使真實利率逐步恢復至正利率水平。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則明確表示此次加息是下一輪加息周期的啟動點。馬俊表示,央行宣布提高存款和貸款利率是貨幣政策往正確方向的一個重要變化,意味著決策層已經充分認識到負利率所帶來的加劇通脹預期、資產泡沫和過度投資的后果,并決心更多地使用利率手段來進行宏觀調控。馬駿預計,如果明年的CPI目標定在3%,央行在未來12個月內還將再度加息兩次(每次0.25個百分點)。野村證券則預期,中國將繼續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央行將在2011年四次加息,2012年三次加息。
國泰君安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李迅雷對記者表示,由于全球通脹水平不斷提高,此次加息表明央行已經進入了加息周期。他預計明年一季度,央行將繼續加息25個基點。但他同時表示,央行加息的步驟仍將取決于未來的通脹水平,同時央行的加息也將不斷加大人民幣的升值壓力,一旦C PI回落到3%以下,央行就可能不再加息。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對記者表示,由于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導致輸入型通脹壓力的增長以及美元貶值帶來的境外資本加速流入等一系列原因,央行選擇在這個時點加息。但她表示,25個基點的加息不會帶來實質性的調整結果,未來央行仍將根據通脹水平的變化來做出是否加息的決定。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艷紅】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