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爾新規標準從嚴但實施從寬,銀行業可在8年過渡期內逐步兌現新的資本金規定 尤霏霏 制圖
來自全球27個經濟體的央行和銀行監管官員12日就一項新的歷史性銀行監管協議——《巴塞爾協議III》達成一致,后者有望在11月的G20峰會上獲得最終批準。
為了降低銀行業系統風險、防止金融危機再次上演,新協議顯著提升了銀行資本金方面的要求,商業銀行由普通股組成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下限,從目前的2%提高至4.5%,銀行還需建立2.5%的資本留存緩沖,兩者相加達到7%,遠遠高出現行標準。
不過,盡管監管者為銀行業設定了更高的資本金標準,但在具體落實方面卻留有余地。按照新規定,銀行業將有長達8年的“緩刑期”來全面落實新的核心一級資本規定。
三大核心內容
此次的《巴塞爾協議III》是在12日的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管理層會議上敲定的,該委員會現有27個成員經濟體。包括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以及日本央行行長白川方明在內的諸多高官,都參與了12日的協議簽署儀式,中國人民銀行周小川行長和中國銀監會劉明康主席也出席了會議。
據刊登在國際清算銀行網站的新聞稿,本次會議最主要的任務就是通過加強銀行體系資本要求的改革方案,后者將提交給今年11月的G20首爾峰會批準。
從會后公布的詳細方案來看,本次改革主要集中在三方面的內容:最低資本金比率要求、對一級資本的定義以及過渡期安排。
在最低資本金比率方面,草案規定,商業銀行的普通股最低要求將從目前的2%提升至4.5%,也就是所謂的“核心”一級資本比率,另外還需要建立2.5%的資本留存緩沖和零至2.5%的“逆周期資本緩沖”。此外,商業銀行更寬泛的一級資本充足率下限則將從現行的4%上調至6%。
除了提高資本比率,巴塞爾委員會還加強了對資本界定和風險評估的要求。比如,當局收緊了對一級資本的定義,并要求銀行在2017年底前滿足更嚴格的資本定義。
在具體執行方面,巴塞爾委員會為銀行設定了一定的過渡期。根據新規定,銀行需要在2015年前、也就是5年內達到最低資本比率要求,即不包括資本緩沖在內的普通股占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達到4.5%,一級資本比率達到6%;而對緩沖資本的落實則更為寬松一些,銀行可以在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分階段落實。
分析人士指出,《巴塞爾協議III》是數十年來針對銀行監管領域的最大規模改革,也是一份歷史性的協議。新的監管方案是在這輪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之后制定出臺的,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美歐皆大歡喜?
《巴塞爾協議III》提高銀行資本要求主要是為了防止銀行在按揭貸款、商業貸款、信用卡業務等方面進行過多的高風險押注,避免再一次誘發嚴重的系統性危機。不過,對于改革的力度和規模,主要發達國家之間存有較大的分歧,此次的協議也是妥協的結果。與去年年底提出的最初建議,最終方案有了相當大的調整。
在巴塞爾III通過當天,美聯儲即表示歡迎,稱這一協議是國際大型銀行在加強風險控制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有助于加強對銀行機構的資本管理,“打造一個更穩固的銀行體系,并降低銀行系統受過度風險破壞的可能性”。
歐洲也表示了歡迎,特別是對有關過渡期的條款。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12日發表聲明說:今天達成的協議將從根本上提高全球各家銀行資本金率標準。他表示,協議將從實質上促進“長期的金融穩定和增長”。歐洲金融市場協會也對延長銀行資本金規定的過渡期限表示歡迎。
相比美國和英國,很多歐洲國家對于落實更嚴格的資本規定都更為緊張。比如,德國就一直尋求放寬監管標準,因為這些國家擔心,在經濟穩固復蘇之前,本國銀行業和經濟可能無法承受更高的資本金要求。
據悉,為了保護各自的利益,各國銀行業及政府團隊已經為《巴塞爾協議III》的制定進行了近一年的游說,最終達成上述妥協的協議。
影響各不相同
分析師表示,新巴塞爾協議對銀行業的影響會有所差別。在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家,由于很多銀行都在危機后籌集了大量新資本,因此新規帶來的沖擊可能相對小一些。相比之下,一些籌資不足的大銀行或實力較弱的中小銀行可能面臨更大壓力。比如,韓國央行周一就表示,盡管該國銀行業平均的資本水平超出國際新規,但部分小型銀行可能達不到要求。
在歐洲,銀行業的情況可能更嚴重一些。德國大型銀行德意志銀行上周末宣布,融資至少98億歐元,盡管該行稱其融資是為了收購目的,但仍有不少投資人懷疑,該行是想趕在監管新規出臺前抓緊補充資本。德國銀行業協會估計,根據新的監管規定,包括德銀、德國商業銀行在內的德國10家銀行可能需要籌集1050億歐元資金。
即便是在美國,一些最大的銀行也并非對新的資本金要求完全沒有擔憂。摩根大通上月表示,巴塞爾新規將削減其資本比率高達2個百分點。
投行KBW的分析師加能則指出,根據修改后的資本定義計算,在KBW銀行指數中的24家美國銀行股中,包括美國銀行和花旗在內的7家銀行都達不到新的資本比率要求。(朱周良)
參與互動(0) | 【編輯:曹文萱】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