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
銀行高端保險產品為啥排他
家住虹橋的李先生是交行的貴賓客戶,去行里辦業務時聽說了一款針對高端人士的銀行保險產品,每年年繳5萬元。由于數額較大,李先生想橫向比較一下,然而銀行方面卻稱同類產品只銷售這個。李先生表示,自己的資金都在這家銀行,本以為貴賓理財可以享受更多的產品,沒想到連個可比選擇都沒有。
記者根據李先生的線索找到了這款名為“豐沃一生”的產品,屬于平安人壽與交行沃德財富對最高端客戶專屬的理財產品。根據相關人士透露的細節,的確是平安僅在交行推出的。當時銀行方面還做過測算,按每位客戶每年年繳5萬元算,若交行沃德財富會有一萬名高端客戶購買此產品,保費規模就會達到5億元,而這種產品一般繳納年限為5-10年,那么一個產品的保費規模就能達到25億-50億元。更樂觀的預計是,有的高端客戶可能會拿出10萬甚至百萬元來購買這個產品,那么實際保費可能遠遠要高于預計的數字。
根據交行官方發布的信息:“交行32個省市、400個沃德財富網點都將成為這款產品的銷售渠道,這款產品在每一個交行沃德財富網點銷售,就不會再銷售其它保險公司的產品,具有排他性,產品的最低銷售起點不低于2萬元。 ”
李先生的反映也引起了業內的爭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銀行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大多數銀行還在代理多個保險品牌,但往往是“漫無目的”的銷售簡單低利潤的儲蓄產品,而這種多對多模式上升空間狹小。另外,目前的模式,使得保險公司在與銀行的議價中地位低下,在分銷手續費的分成中總是處于劣勢。
業內人士指出,按照國外成熟保險市場的做法,新的銀保業務應是獨家合作的,一家銀行只代理一個保險公司產品。雖然顧及了銀行和保險的利益,消費者的選擇權卻受到了影響。
隨著金融混業競爭的深入,出現了諸如光大銀行力推光大永明人壽產品、招商銀行力推招商系旗下產品等。如何在考慮商業利益的時候顧及百姓需求,是金融機構應該思考的問題。
【基金】
高調自購希望投資者信任
而針對昨日基金收益不佳的報道,一些基金公司也主動聯系記者透露了一些投資細節:“我們自己都會買自家的產品,以贏得投資者信任。 ”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自購基金最多的前10家公司依次是易方達、南方、華夏、廣發、匯添富、大成、交銀施羅德、華安、嘉實、長盛。 2010年是易方達的投資年,截至目前,今年以來累計自購基金7.5億元。
公開數據披露,目前60家基金公司中有46家持有自購的基金產品,他們中的多數都處于盈利狀態,其中自購基金賺錢最多、自購基金總量最多的分別是匯添富和易方達。
但盈利也不是必然的,在46家持有自購基金的公司中也有6家公司是虧損的,其中虧損最多的是天治基金公司,其自購3只基金累計虧損905萬元。
此外,華夏基金作為業界“一哥”,最近在贖回自購基金方面的舉動引人關注。8月12日,該公司同時贖回原自購的華夏成長、華夏回報、華夏滬深300和華夏債券C,引起了市場各方的關注。其中華夏滬深300為虧損贖回,其余為盈利贖回,平均持有期限超過兩年。在華夏依然持有自購的11只基金中,包括封基華夏興華基金、QDII華夏全球精選、債券基金華夏希望債券和8只開放式股票基金。除華夏全球精選依然虧損外,其余自購基金全部賺錢,但賺錢最多的并不是股票型基金,而是華夏希望債券A。
【熱議】
基金“自購自贖”是賠本賺吆喝嗎
既然是投資,自然是有賺有賠,自購也不例外。而與常規的投資行為不同,自購行為的另一大好處就是令基金公司無形當中給自己的產品做了廣告。所謂王婆賣瓜,自賣自夸,基金公司的基金自己都搶著買,這就等于告訴投資者:“這個產品非常好,我都要靠它來賺錢,你還等什么? ”
“自購基金的營銷方式,在開始的時候對投資者還比較有效,而現在營銷效果很小”一位基金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過去在市場不好或發行基金過多時,自購旗下發行的基金新產品很多是出于營銷的目的,現在更多的是基于自己投資的目的。 ”
正如這位業內人士所說,投資者對基金的自購行為有著愈加理性的判斷。根據和訊網的調查,對于基金公司自購和贖回等行為,受訪者中有20%覺得是基金公司的自我炒作,40%認為是基金公司看多看空的信號,40%認為僅僅是基金公司正常的資金運作。80%的受訪者并未根據基金公司的自購贖回信息操作過,而其中46.7%的人表示對這樣的信息從未理會。
投資者的不買賬,并不意味著基金自購行為一無是處。正如之前所說,基金自購行為的動機比較復雜。一般來說,基金自購的行為大都出現在他們判斷的市場底部,基金公司可以借此獲得更大的收益,而目前的數據也支撐了這一說法;在看好未來投資收益的情況下,自購行為也體現了對本公司投資管理能力的信心,同時也為新基金的發行助威。
專家提醒,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是否要順從基金公司的“吆喝”,最重要的是分清基金公司自購動機。在市場不斷向好的時候,基金公司自購基金可以體現出基金公司對市場的判斷和選擇,投資者也可以跟著基金分得牛市的一杯羹。而在市場不好的時候,基金公司自購則以帶動新基金順利募集為主要目的,如果投資者跟風買進,則獲利機會相對較小。
自購自贖過于頻繁
很多保險業務員在推銷保險產品時都會對老百姓說:“我自己也在買這個產品呢,如果不好是不會推薦給您的。 ”一招鮮,吃遍天。類似此類手法,也出現在了基金領域。
昨日,記者發現,在新浪財經吧的華夏大盤精選吧里,網民們也在就華夏此次贖回旗下基金進行著激烈的討論,有網民認為,華夏贖回自購基金絕對是看空后市的行為。更有網民直言:“華夏贖回自購基金,我也已贖回華夏基金,不看好他了。 ”
由于這是華夏基金近3年來首次贖回旗下基金,而且此次華夏基金贖回的基金涵蓋了低、中、高三大風險類型,其背后的初衷讓人產生聯想。有市場人士將此視作華夏基金看空后市的一個信號,并將此作為近日市場大跌的重要誘因之一。但華夏基金公司并不認可這樣的解讀,他們給媒體的官方回復是,“屬于公司正常運營需要”,該公司一位中層亦否認了是出于“不看好市場”的說法。
基金公司贖回自家基金,是否意味著它不看好這只基金未來的業績?在銀河證券基金研究總監王群航認為,基金公司申購、贖回旗下基金只是判斷市場的一個參考因素。
而面對新出的基金產品,誰最了解?當然是幕后開發的基金公司;鸸究芍^是看著一款款基金產品成長起來,自然清楚其優勢劣勢。自贖基金的背后,無論是規避風險,還是投資盈利,都可以解釋此次部分公募基金自贖旗下基金。因此,如果某只基金的市場前景、業績,乃至背后的基金經理都不錯,自購基金當然比較容易賺錢。
某合資基金公司的董事長表示:“我們很樂意把閑置資金拿來申購基金,因為相對存銀行來說,自購基金的收益要好得多。 ”(崔燁 何為樂 任文嬌)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