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是35℃以上的高溫,室內是輕音樂、琳瑯的理財產品、有著國家認證資格的理財師。對于滬上中外資銀行的貴賓客戶來說,這樣的場景很常見。隨著金融業發展,國人也漸漸接受了“服務收費”的觀念。有資格進入這些貴賓理財室的客戶,起碼是流動資金在10萬元以上的人群,但銀行在設置了種種貴賓通道的門檻后,卻沒有為貴賓們取得良好的收益。尤其在某銀行理財產品巨虧被曝光后,人們對銀行的專業服務水平再生質疑。
銀行年報顯示,各家銀行賺得缽滿盆滿,尤其是來自老百姓的中間業務,幾乎成為利潤來源的重要部分。但為啥銀行推薦的理財產品、基金表現還不如普通的投資者,我們為何要相信專家理財?很多個號稱“最牛”的資產管理者,究竟有沒有給普通投資者帶來不錯的回報?在剛剛過去的周末,記者聆聽了來自滬上數家中資銀行貴賓理財室里的真實故事——
投資者開始不信“專家”
服務環境再好也只能算附加分,收益率卻是硬道理。 “有很多市場我們無法進入,或者門檻太高,比如一個信托項目,動輒上億元,這時信托理財產品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但我遇到的問題是,銀行信托類產品現在都不承諾保本,我投入幾十萬元的流動資金,放在銀行定存也有一筆可觀的資金,用來買信托說不定是負收益。 ”奚女士在經歷了兩次結構性理財產品的 “零收益”后,就成了一個不信“專家理財”的普通投資者。她今年上半年的股票收益率達20%,這在波瀾不驚的市場中是個不錯的成績。
還有一些投資者認為,一些理財產品的說明書“說了等于白說”。家住靜安區的王小姐以浦發銀行正在募集期的“個人專項理財產品2010年第九期債券盈計劃”為例,對于投資比例的介紹則是 “各類資產投資比例為0—100%”。王小姐認為,“各類資產的投資比例是0—100%,說了等于沒說”。
“我也是在買過銀行理財產品拿了個零收益后才知道,要注意結構性理財產品的收益,除了取決于掛鉤標的的走勢外,還要看合同的具體結構,如果是100%掛鉤歐元兌美元匯率,投資風險還會相應增加。但在這些細節上很少有銀行理財師會詳細說明。 ”另一位投資者表示,銀行在這些影響產品收益的“關鍵”解釋上缺乏必要的告知。
一位有五年投資基金經驗的老客戶談了自己的期望值:“能夠在整體上做到符合市場趨勢變化就是不小的成功,也是基金公司專業性的最好體現。但現在基金公司帶給了我們什么?”這位客戶說,他不是金融業內人士,但是今年上半年他的股票收益是10%,但基金卻是0.3%,而他的一些基民朋友所持基金的表現甚至更差。
“我們現在根本不迷信什么最牛基金經理了,能帶來收益才是硬道理。”面對坊間流傳的最牛基金經理的15家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東名單,這位老基民只是一笑而過。
各類理財產品“底氣”不足
沒有收益率撐腰,無論是基金、銀行、還是保險產品都顯得底氣不足。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在最近一個月發行的理財產品中,雖然預期收益率下限超過4%的有12款產品,其中最高的一款預期收益率下限為7%。但在這12款產品中除1款為銀信合作產品外,其他均為外幣理財產品,且有5款是較為復雜的結構類產品。
金融界網站的統計顯示,從不同理財期限的發行數量分布來看,上周1個月以下的超短期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繼續減少,1—3個月的短期理財產品占比擴大,3—12個月的中長期理財產品占比近四成。 “超短期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的減少也證明這類產品限于產品投資期,不可能謀得特別高的收益。”理財專家以今日結束發行的某銀行的第一期“債券盈”周計劃產品為例,雖然這類債券盈周計劃產品流動性高,每七天為一個投資周期,每期產品到期時投資者都能夠獲得投資收益,并且回收投資本金。但收益率方面,第一期及9月1日至9月2日即將發行的第二期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均為1.95%。 “如果你的資金只是臨時放放的,可以考慮這類產品,但這個收益率肯定無法滿足有一年期左右投資期的客戶。 ”
而對于股市“紅七月”的反彈,保險產品的收益也未能跟上,萬能險結算利率似乎不買賬。大部分萬能險結算利率依舊保持與6月份相同水平,而且部分產品選擇了下調結算利率。
機構表示“時間”影響收益
對于投資者的質疑,一位銀行業內人士給出解釋:對于銀行結構性產品,一般都是區間型的,即在產品發售時,會設置一個產品的波動區間,當產品截止到期日時,產品在區間內是一個收益情況,而在區間外又是一個收益情況:“如果產品在到期日達到一個低收益區域,產品收益就應該是低的。”而這樣的“解釋”顯然無法讓投資者滿意。
對于近年來內地基金公司開始推廣的基金定投,投資者對于這種投資方式仍然持半信半疑態度,尤其是一旦股市出現下跌,就會有大量定投客戶暫停扣款。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有海外背景的基金公司高管卻在長期堅持定投。
景順長城基金公司國際業務部副總監陳愛萍此前在媒體公開表示,定投選擇標準就是基金的操作業績,也會考慮到分散風險而同時做幾種不同類型基金的定投:“將投資分散在不同的市場、不同的主題行業,當國內股市大跌的時候,可能拉美股市是大漲的,你在國內是損失的,國外是賺的。也可能指數是跌的,但科技股是漲的,這樣有賠有賺整體資產就不至于損失太多,達到了分散風險的效果。 ”
此外,陳愛萍表示:“定投還需要適時兌現收益,不必要求太高的收益,獲得兩到三成的收益就可以選擇中止,再去尋找新的定投目標。在市場下跌時,定投有助于攤低投資成本,在市場上漲過程中,投資成本又會被抬高,如果不及時獲利了結,那么之前累積的低成本就沒有了。 ”
【行業】
基金經理變動過于頻繁
上海是31家基金公司總部注冊地,占據了整個基金行業半壁以上的江山。然而今年以來,股權變動、人員出走、老鼠倉……再加上整體業績的不振,讓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在選擇時感到猶豫。
繼投資總監李旭利、明星基金經理鄭拓先后辭職創立私募后,交銀施羅德幾乎就成為公眾、媒體的關注中心,而更具爆炸性的重磅傳聞是,該公司總經理莫泰山將辭職投奔私募,如果屬實,那將是有史以來首位“公轉私”的現任基金公司總經理。盡管結果還未明確,但其對整個行業的沖擊還是顯而易見。
今年以來,長盛基金已經變更了4位基金經理,高管、基金經理頻繁更換,導致旗下基金業績落后。
銀行業務頻被“監管”
隨著百姓金融理財水平的提高,一些投資者開始維權之路。如最近業內的一則新聞就是:在購買了光大銀行“同贏八號”后,廈門的投資者葉先生發現了銷售過程中與合同履行期間的一系列不合理現象。在交涉未果的情況下,他將光大銀行訴至法院。還有一個投資者也將承諾自己保本最后卻出現虧損的所在銀行告上法庭,據悉,如果勝訴,意味著這家銀行將要以此類推,賠償所有的客戶,累積金額可能高達9000多萬元。
令人欣慰的是,監管部門已經對這一塊相當的重視。從叫停銀信合作,到禁止銀行高息攬儲,各類“通知”在近期密集下發。
位于南京路步行街附近一家銀行的大堂經理稱:“以前在贈送禮品,我們銀行會對存款達到一定數量的客戶贈送限量版的紀念幣和世博門票,現在這些都停掉了。 ”(崔燁 何為樂)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