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出手規范銀行業收費,暫時平衡了公眾利益與銀行盈利之間的關系,然而立法的缺失仍然令其后續執行效果引人擔憂
針對飽受爭議的銀行各項服務收費問題,近日銀監會向各商業銀行發布通知,要求其立即開展服務項目的清理工作,對所有服務項目的收費行為進行自查和清理,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業內專家認為,銀監會關于規范銀行業收費行為的通知是對公眾爭議事件的及時回應,暫時平衡了公眾利益與銀行盈利之間的關系。然而通知畢竟不是立法,約束力有限,而且由于規定內容過于籠統,并沒有針對不同類型的銀行的具體情況進行細化。采訪中不少市民擔心銀監會這一通知的后續執行效果。
銀監會發文要求商業銀行清理服務收費
8月3日,銀監會發布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對收費項目的可行性與合理性進行論證:對違反規定的收費項目,立即停止收費;對沒有違反規定但存在較大爭議的收費項目,要對收費項目和定價水平的合理性進行評估;對代理收取的費用,要對客戶做好信息披露和解釋工作。
廣發證券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游文峰認為,銀行希望跳出傳統依靠儲蓄信貸收益模式,走收入多元化創收模式無可厚非,但一舉一動須顧及公眾利益。銀監會的通知可以說從政策層面規范了對銀行業服務收費的管理。
記者就此走訪了廣州地區幾大銀行。關于銀行服務項目收費,儲戶反映最集中的問題是,銀行對收費項目的信息披露不透明,而且同業之間收費標準相差甚遠。
“就拿ATM跨行手續費來說,收費標準是如何制定的、什么時候對外公布執行的,相信很多儲戶跟我一樣搞不清楚。不僅如此,在手續費收取上,四大國有銀行每筆收4元,但是有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收2元,為什么有這樣的差異呢?作為儲戶我們很想知道其中原因。”在廣州從事建筑設計的李恒明說。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彭澎認為,現在的問題在于銀行在增加收費的時候往往是沒有商量余地的。除非引發爭議,否則就視為“合理收費”。這源于銀行業的市場是不充分競爭市場,在這個市場環境內,消費者是被動的。因此,行業監管部門的監管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必須在必要的時候及時發出聲音。
“其實,我覺得如果銀行把常規性的服務水平提升了,適當就一些增值性服務項目收取費用還是可以接受的。但關鍵問題是,不能讓消費者稀里糊涂地消費,每項收費都應該提前告知并且公示。”家住廣州市白云區麓湖路的劉女士說。
參與互動(0)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