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股份制銀行相關人士表示,樓市和股市的火爆已經讓很多銀行的存款出現較大的波動,目前存款的流動性和趨利性使得銀行要警惕目前存款存在的流失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存貸比過高也困擾著銀行。2009年初放松的存貸比75%的監管紅線將于2010年6月底回歸。不少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膨脹過快,紛紛逼近甚至逾越“紅線”。存貸比的不斷攀升讓銀行吸存的壓力驟增。于是,便出現了攬存手段和規格都雙雙升級的現象。
從已公布數據顯示,截止到2009年底,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存貸比居高不下,其中深發展以79%位居第一,交通銀行也達76%;國有四大行中,中行存貸比達72%,工行、建行也已達60%;以寧波銀行和南京銀行為代表的城市商業銀行,存貸比則各達74%和64%。
除此,外資銀行壓力也挺大。由于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本來就少,存貸比趨高實屬必然。目前多數外資行的存貸比仍接近100%,只有匯豐和花旗兩家銀行的存貸比低于75%。按照銀監會相關規定,外資銀行存貸比也應在今年6月30日前達到不得超過75%的水平。
所謂存貸比,即是銀行貸款余額占存款余額的比例。從銀行盈利角度看,存貸比當然是越高越好,因為存款要支付利息,即通常所說的資金成本。如果一家銀行的存款基數很龐大,貸款卻很少,就意味著它成本高、收入少,銀行的盈利能力差。但從銀行抗風險角度看,存貸比則不宜過高,因為銀行還要應付廣大儲戶日常現金支取和日常結算,這就需要銀行留有相當的庫存現金作存款準備金,一旦存貸比過高,剩余資金就會不足,嚴重時會導致銀行發生支付危機,損害存款人的利益。因而,為防止銀行貸款過度擴張,我國目前規定商業銀行最高的存貸比為75%。
一方面,大量的信貸放出去,急需做大存款“分母”,以拉低過高的存貸比;另一方面,連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無疑又讓銀行資金頭寸更為緊張。甚至連一度被視為資本充足率水平較高的國有銀行,也頻頻傳出大規模再融資計劃,這從側面凸顯了信貸“泄洪”之下銀行“差錢”的境況。由此,各家銀行卷入攬儲大戰也就不足為怪。
攬儲已突破政策底線
一邊是居高不下的新增貸款,一邊是銀行緊張的頭寸,監管層對銀行資本充足率的嚴格要求讓部分銀行“全員攬儲”。在這場悄然展開的攬儲大戰中,為了爭奪客戶,一些銀行屢屢踏上了政策禁區。
中國實行的是統一的利率制度,由央行制定存款利率,商業銀行應當按照央行規定的存款利率的上下限,確定存款利率,禁止銀行擅自提高利率攬存。
幾年前,銀監會就已經出臺文件,對返點、回贈等方式攬儲定性為“變相高息攬儲”嚴加限制。
央行發布《嚴格禁止高息攬存、利用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的通知》規定,各金融機構(包括郵政儲蓄機構)必須嚴格執行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存款利率,嚴禁擅自提高利率,或以手續費、協儲代辦費、吸儲獎、有獎儲蓄、介紹費、贈送實物等名目變相提高存款利率。
有關專家表示,今年以來央行的多次大動作,導致部分銀行資金吃緊,需要加大吸存力度,但由于都是私下暗中交易,對銀行系統來說增加了風險。很多業內人士也擔心,此種現象會導致市場混亂,客戶經理與熟悉客戶之間的這種頻繁操作也容易衍生出內部監管漏洞問題,有較大的風險存在。
為了吸引存款,銀行往往放松了對風險的控制,比如銀行以匯票的形式給企業放款,企業將錢存入銀行,銀行再按七折開出承兌匯票,企業再將錢存入銀行,如此反復,銀行存貸款增加了,企業也獲得了資金,雙方各取所需。但銀行往往不會對這些企業進行嚴格審查,銀行很容易背負風險。
由于不少銀行都將拉存款作為考核指標之一,為達到攬存目標,一些客戶經理經常會讓老客戶配合,在銀行考核前存入一筆資金,考核后再取走。這種做法雖然看似對社會無害,但久而久之,很可能滋生出違法行為。
從一系列金融大案中,我們可以看到一條清晰的犯罪路線圖:瘋狂攬存-勾結“內鬼”-制造假憑證-挪用(或詐騙)資金。而路線圖的起點便是“瘋狂攬儲”,在銀行客戶的長期配合中,誰又能保證他們會不會配合出一點“另類的默契”。
或許,這些做法并不意味著什么,因為競爭總會出現新變數。只是這種資金游戲不見天日,沒有法律保障,只要能保持運轉,各方皆大歡喜,如果一旦破裂后,最終埋單的只有銀行。
參與互動(0)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