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樓市不振,相當多的熱錢出于避險投資的需要,選擇了收益風險都中等的信托產品,致使近期銀行信托公司合作開發的理財產品規模不斷擴大,增量甚至逼近人民幣貸款增量。
信托發行紀錄不斷刷新
據用益信托研究中心日前不完全統計顯示,今年5月,共有32家銀行和36家信托公司參與發行銀信合作產品413款,預計全部銀信合作理財產品發行規模為6149億元。盡管5月發行數量較4月減少了70款,但已披露的發行規模和當月預計發行總額均比4月份有所提升。
再往前推,今年一季度,共有36家信托公司推出了206只集合資金信托產品,比上一季度增加50款,環比增長32%。其中,銀信合作產品仍占據了主導地位,占2/3。從產品期限看,除了證券投資類產品外,其余產品期限基本都在1~5年和2~3年期最多,達73款,占本季度發行的35%。
這與去年的情況相比可謂大大提速。在2009年9月末,國內銀行機構發行的銀信合作理財產品的余額約為5900億元。此后,這一數據不斷被刷新。相關人士透露,截至2010年3月末,銀信合作的業務規模達到1.3萬億;4月30日又增至1.88萬億,當月增量為5800億元,相當于同期人民幣貸款增量的75%。
信托的“熱度”高與其表現也脫不開關系,今年一季度發售的信托產品,年收益率一般在6%~7.5%,平均預期收益率則達到7.52%,比1年期存款利率高出5個百分點。即便預期年化收益率最低的信托產品,也有5%的收益率,也比同期存款利率高出近3個百分點。
雖然信托很熱,但知情人士透露,監管層近期已經開始對銀信產品的發行規模進行嚴控,即要求部分銀信產品規模與發行增速居前的十多家信托公司主動壓縮業務規模,相關信托公司以后每月開展銀信業務的規模不能再超過5月數據。
監管層控制發行規模
業內人士透露,6月伊始銀監會已經緊急召集截至4月末銀信合作規模最大的10家信托公司、前4月新增規模最大的10家信托公司,共12家機構開會,要求立即主動壓縮銀信合作規模,放慢增速,并就業務合規性展開自查。
對于銀信合作的迅猛發展,多數專家認為,目前銀信合作業務的原動力并非信托公司,而是商業銀行。正是由于銀行的單邊動力強勁,在銀信合作中,信托公司以“消極受托人”的角色為主,承擔被動管理職責,信托報酬率也僅為3‰左右;不僅如此,由于信托公司間的惡性競爭,個別信托公司的手續費率還低于3‰。
內部人士表示,監管層介入銀信合作主要是處于宏觀調控的目的,因為如果不加控制的話,今年年初設定的7.5萬億信貸增量目標將被大大突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也于近期表示,需要警惕信托規模的快速增長,嚴密控制通過信托進入實體經濟的資金規模。
夏斌在 “沃德財富博覽會”上指出,“對于今年銀信合作的信托規模要特別警惕。 ”他表示,前5次信托投資公司整頓的背景,都是在經濟轉軌中發生通貨膨脹,忽略了信托資金的用量統計,使得實際貨幣投放過大。前車之鑒,后不復蹈。監管部門和貨幣政策決策部門,必須密切關注現有的信托規模增加情況,繼續堅持回歸常態的貨幣政策,把信托的規模控制住,否則可能又會出現新問題。
“銀信合作的信托,4月份已經做到了1.88萬億,將近1.9萬億。 ”夏斌表示,目前階段簽的信貸合同期限都比較長,假設下半年國內信托不發新的增量產品,1.88萬億的信托資金加上今年的7.5萬億貸款增量,就已經超過了9萬億。銀行和信托合作,通過信托渠道進入了實體經濟的資金增量同樣巨大。(崔燁 實習生 朱倩婷)
![]() |
【編輯: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