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29日21時,上海世博園當日入園人數達50.50萬,再創開園以來單日入園客流新高。 中新社發 沈春琛 攝
5月22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參觀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動態清明上河圖。 中新社發 杜洋 攝
中新網5月31日電(吳歆)上海世博會開幕已滿一個月,幾乎每天都有數十萬游客進入園內參觀,感受這場各國科技、文化的盛宴。日漸炎熱的天氣并沒有減退人們參觀上海世博會的熱情,截至5月30日,累計入園人數已超過770萬人次。5月份,世博會共推出25個國家館日、國際組織榮譽日活動和十多個省市周活動。
一個月來,經受了客流、天氣、安保等種種考驗,園區運行情況保持平穩,各項工作也已經轉入常態運行軌道。對于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也不斷進行調整和改進,保證了游客能夠盡興地欣賞充滿異國風情的表演,體驗新奇的科技和文化。多國政要也紛紛現身,展開“世博外交”,世博會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相互學習、平等交流的的全球盛會。
運行平穩進入常態化 不斷改進提供周到服務
據了解,園區運行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從試運行階段開始,世博會組織者就開始了系統磨合,不斷通過自查和了解參觀者的反饋,查找運行中的問題與不足,努力改進和提高。尤其是針對參觀者服務,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和完善,盡可能做到以人為本,注重細節。
高溫和降雨成為對游客的兩在考驗,為避免游客排隊時被暴曬或淋雨,園區在原有遮陽設施的基礎上又新增數千頂遮陽傘,并增設遮雨篷和防滑墊。此外,還加裝了一大批噴霧設施,在高溫時,為參觀者噴霧降溫。
為方便游客喝水,園區新增直飲水點50多座,今后還將根據參觀者需求情況增加。根據觀眾反映餐飲供應不足、部分餐廳價格偏高等問題,增加了銷售中低價位食品的網點,并在園區增設大眾快餐、臨時食品銷售點,降低了人均消費價格。
在參觀者的積極配合下,園區環境總體整潔,園區垃圾總量控制到了正常的水平。園區內亂丟垃圾的現象明顯減少,園區內不亂丟垃圾、講究衛生、愛護環境的好風氣正在逐步形成,體現了廣大民眾良好的素質。
為方便世博會參觀者購票,上海世博會組織方在現有境內門票指定代理商的基礎上,在會期于上海增設門票銷售指定代理商。組織方還根據市民和游客建議,對世博交通運行方案進行適當微調。
“東西聯動”引導客流均衡 豐富游客參觀體驗
針對浦東、浦西客流不均衡的現象,世博會組織方推出了“東西聯動”的參觀方案,鼓勵參展城市與其國家館進行參觀營銷聯動。不僅達到均衡客流的目的,同時也豐富了游客的參觀體驗。
19日起,每天開園后,游客可在世博浦西園區的城市最佳實踐區北部問訊處憑當日門票領取一份《城市名片冊》,一人一票一份。《城市名片冊》每天發放1000份左右,前來城市最佳實踐區參觀并領取到《城市名片冊》的游客,只需按活動要求在《城市名片冊》內蓋滿一定數量的印章,就能確保獲得部分場館的免排隊直通參觀待遇。
“東西聯動”首日,浦西園區迎來了自開園后最為火爆的一天。23日起,《城市名片冊》更是發放量翻倍,從以往的每天1000份左右增加到2000份左右。
中國館、沙特館、德國館和西班牙館都已經確認參加“城市最佳實踐區集章直通觀博活動”,意大利館也有望加入直通觀博。目前所有增加名片冊均對應中國館預約券,沙特館也將考慮增加預約券的發放數量。
此外,組織者還努力改善硬件設施,將園內公交線路延伸至城市最佳實踐區,并增加車輛和班次。
多國政要現身 “世博外交”提供交流契機
圍繞上海世博會開展的外交活動,是2010年中國的一場全方位大外交。百余位外國政要、數百萬外國觀眾到上海參加世博會的有關活動,“世博外交”成為今年中國外交的重頭戲之一。
4月30日的上海世博會開幕式上,法國總統薩科齊、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韓國總統李明博、加蓬總統邦戈、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等政要出席。5月1日的開園首日,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荷蘭首相鮑肯內德、沙特阿拉伯曼蘇爾•本•穆泰•本•阿布扎勒•阿齊茲王子等現身各館剪彩儀式。
世博會開幕以來的一個月里,多國政要密集到訪參觀。
德國總統霍斯特•克勒攜夫人19日出席在上海世博園區舉行的德國國家館日活動時,受到不少索要簽名粉絲的“圍堵”。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22日雨中到訪上海世博園。身著藍色外套的希拉里故意與吉祥物海寶“撞衫”,并主動與其合影留念。黑山總統菲利普•武亞諾維奇攜夫人專程來到上海,出席黑山館國家館日。他說,經歷一個多世紀,黑山重新以獨立國家身份參加在友邦中國舉辦的世博會,為此感到非常高興。
此外,挪威王儲哈康、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奧地利總統海因茨•菲舍爾、芬蘭總統塔里婭•哈洛寧等也出席了自己國家的國家館日官方儀式。
媒體評論稱,各國政要名流云集上海,各路媒體聚焦世博,高密度、高頻率、多交叉的各種雙多邊會晤與對話,為外界更加客觀、平衡地感知中國、了解中國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更是中外雙方敞開心胸交流對話的機緣。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哉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