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世博園浦東B片區的世界氣象館里,展示了眾多世界先進的氣象科技新成果。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中國最新研制、計劃于2014年發射的“風云四號”氣象衛星。
在世界氣象館“小球大世界”展區,藍色的“風云四號”氣象衛星按照4比1縮小的模型,與歐洲兩顆先進的氣象衛星模型并排展示在一起,同臺競技。
中國是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后、世界上第三個自行研制、發射太陽同步軌道(極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軌道(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
據展示資料介紹,“風云四號”是中國第二代地球同步軌道氣象衛星,用于獲取高質量的多信道地球圖像,獲取大氣溫度、濕度的垂直分布、臭氧總含量、氣溶膠、土壤溫度和植被等環境參數,并可對衛星軌道高度的空間進行監測。衛星重量為5300千克,載荷包括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大氣垂直探測儀、空間環境監視器等,分辨率達到0.5-2公里。
與中國第一代地球同步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二號”相比,“風云四號”以多遙感探測儀器協同觀測和衛星的多功能設計為特點,探測功能、技術性能指標均有顯著提高,與國際上最新研制的地球同步軌道氣象衛星水平相當。
目前,中國于2008年12月23日發射的“風云二號”E星正在軌運行,包括美國、澳大利亞、日本、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等十多個國家,都在接收和使用該衛星的資料。記者在世界氣象館里也看到了“風云二號”。而且,這顆衛星不是模型,是“風云二號”的實驗星,與在軌運行的那顆一模一樣。
此外,世界氣象館還展示了中國于2008年5月27日發射的“風云三號”極軌氣象衛星模型。這顆氣象衛星目前也在軌運行,用于全球全天候、多光譜、三維定量遙感,實現了中國氣象衛星從單一遙感成像分辨率到百米級分辨率、從國內接收到極地接收的四大技術新突破。星上裝載了8種探測儀器,探測譜段覆蓋了從微波到紫外光,觀測能力和技術水平也與世界先進水平接近或相當。(張建松)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