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北京奧運會之后,隨著上海世博會的開幕,中國人的另一個世紀夢想正在變為現實。
世界怎么看中國?中國怎么看世界?這是本屆世博會的一個重要話題,也直接關系到上海世博會的“含金量”。
以“理解、溝通、歡聚、合作”為主題的世博會,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國家形象展示。在上海世博會上,各國都拿出了自己最具有代表性的展品,比如盧森堡的“金色少女像”、丹麥“小美人魚雕像”、法國七件藝術瑰寶等紛紛漂洋過海亮相浦東。許多國家的展館投入都創下了歷屆之最,比如沙特投資10多億元人民幣建造國家館“月亮船”。
就中國而言,自2002年成功申博以來,“呈現一個什么樣的中國給世界”,就成為貫穿始終的主題。八年來,從“中國速度、上海精度”的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籌備,到氣勢恢宏的中國館“東方之冠”;從不斷拓寬延長的馬路地鐵,到修葺一新的上海外灘,這個城市和這個國家,正努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給世界。
這種呈現,既符合提升國家形象的“國際慣例”,也體現了中國人“掃屋請客”的傳統。當然,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呈現也應該有積極變化。那就是,我們不能再有曾經積壓心頭的“歷史悲情”,也不能再有“天工可奪”的自我滿足,在展現國家形象的同時,不回避矛盾和問題。
不久前,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就表示,“陸家嘴代表不了整個上海”,“真實的上海是上海的全體,上海有很多群眾居住的很困難,有很多地方危棚簡屋是存在的”,“我們迎接世博會,不是用一個十全十美的上海來迎接的,那不是真實的上海”。這一席話表現出了上海作為世博會主辦城市的自信,也表現出了中國的自信。許多人就此呼吁為世博會減壓。其實,比減壓更重要的,正是要展示出一個真實自信的上海,一個真實自信的中國。
對于上海,呈現給世博會的,既有陸家嘴的時尚前衛,同時也有里弄生活的日常平凡;在世博會的184天中,正如俞書記所言,寧可犧牲一點精彩,也要盡量少一點對百姓正常生活的干擾。
對于中國,通過世博會,我們不僅要展示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成果;同時也要告訴世界,在世界城市化的浪潮中,中國尚處落后地位;這個經濟總量世界第二的國家,還有2000多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種客觀的呈現,不僅有助于世界對中國的正確認知,也體現了一個國家的自信和成熟,促使我們在自豪中自省,在客觀呈現中尋找差距完善自我。
世博會是一個相互觀照的博覽會,無論是中國看世界,還是世界看中國,相互觀照都是為了共同進步。在未來的184天里;在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園內,在全上海,乃至整個“中國大展區”,保持淡定,拿出自信,展示中國的奇跡與困難,分享中國的經驗與困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推動中國社會的進步,豐富百年夢想的內涵,并擁有改變未來的力量之源。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