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寧波4月6日電(記者 徐小勇)鄉土氣息融入城市生活,讓城市回歸鄉村。2010年,滕頭牽手上海世博會。作為入選上海世博會唯一的鄉村館,寧波滕頭館以“城市化的現代鄉村,夢想中的宜居家園”為主題形象,將滕頭現實中的“村在景中、景在村中” 的生態、和諧美景搬進了世博展館。
全球參觀者將通過滕頭案例的展示,看到占中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是如何創造新生活。
世博園里最“土氣”的布展
從“田不平,路不平,畝產只有二百零,有囡不嫁滕頭村”,到上世紀90年代“田成方,屋成行,綠樹成蔭花果香,清清渠水繞村莊。”再到如今的 “花兒美、果兒奇,村莊變成風景區。”滕頭的發展由農業轉型為服務業,這種服務模式是讓游客居住在村子里進行體驗。
在本屆上海世博會寧波滕頭館,滕頭將這種鄉村體驗搬進了展館。館內以滕頭民居為框架,展出家居綠化、風能、太陽能、屋頂種植、水處理、垃圾處理、鳥禽豢養等,屋頂將有立體種植水稻和果物花卉廊架。館內或館外邊沿設有水道,將放養魚、鴨,還種有浮萍,當觀眾在水邊行走時,水中的魚、鴨、浮萍就會緊緊跟隨移動。參觀者可以進行現場采摘水果、品嘗農作物。
據了解,寧波滕頭館作為整個世博園區內唯一以鄉村案例入圍世博會的題材,在布展中突出了田園風光,全力演繹“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世博主題,展現“城市化與生態實踐’的探索路徑。”
“頭頂長樹,屋邊繞竹,屋外種稻,這種布置在世博園區是絕無僅有的。”寧波滕頭村黨委書記傅企平欣喜的表示,“世博會開幕的時候,水稻秧苗的長勢會很喜人,將帶給人們不一樣的田園風光。”
“瓦爿”墻里全球選館長
上海世博園里的滕頭執意將“土氣”進行到底,把瓦爿(音“盤”)這一不起眼的廢舊之物,重新“扶”上墻,賦予它新的生命。
歷史上,瓦爿在浙東被用作建材,它里面蘊含著歷史和文化,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瓦爿已幾乎無用武之地。為了保護和傳承瓦爿墻這種民族遺產,滕頭讓它在展館外重新煥發了光彩。工匠通過手工砌筑,用50萬塊浙東最具代表性的明清瓦爿,建起了寧波滕頭館古色古香的瓦爿外墻,其中不少瓦爿上燒造有“福、祿、壽”字樣以及美麗的紋飾,讓人不由駐足細細觀賞;一些混凝土墻體所呈現出的竹子紋理,則又額外增添了幾分自然和鄉土的氣息。
為了借世博會這一契機,把自身在生態、和諧、低碳和環保上取得的經驗奉獻給世界,瓦爿墻里的寧波滕頭館面向全球為上海世博會唯一鄉村館選起了館長。
“滕頭不僅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傅企平說,寧波滕頭館代表著9億中國農民和32億世界各國農民所在的農村。他們愿意與世界共享滕頭的成功。
坐在樹下聽城里城外的故事
包玉剛、董浩云、邵逸夫 ……世界上每個角落的華人大多都聽過“寧波幫”的故事。如今,老寧波人、新寧波人和在全國各地及海外的寧波幫人士的“三百寧波人家故事”將被搬進2010年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寧波滕頭館。
參觀者坐在寧波滕頭館的樹下,將看到以文字、圖片的形式充分展示各條戰線各個領域寧波人家的一段段精彩故事,平凡普通而質樸土生土長的寧波人,感動寧波的外來務工人員,在商幫發展史中寫下濃重一筆的“寧波幫”。
記者從寧波市接軌2010年上海世博會組委會辦公室獲悉,富有寧波文化特色的越劇、甬劇、姚劇、四明南詞等戲曲將進入寧波滕頭館。
改編自瑞士著名劇作家迪倫•馬特的《貴婦還鄉》的甬劇《風雨祠堂》;奉化布龍、四明南詞《四明紅》、甬劇表演唱《半把剪刀》片斷、寧海平調耍牙、鎮海九龍柱五個節目組成的非遺演出專場;清脆悅耳,韻味不絕的越窯青瓷甌樂等也將出現在世博園里。(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