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上午,由湖南省工藝美術研究所特制的“桃花源里”巨型菊花石從長沙啟運,將作為館標石矗立在上海世博會湖南館。據了解,這是湖南菊花石再次“花開”世博會。
整塊菊花石材質天然獨特
運往上海世博會湖南館的菊花石,由9塊原石和一塊經過雕琢的姐妹菊花石組成,其中最大的一塊原石寬280厘米,高120厘米,重達4噸,上面刻著“湖南桃花源里”六個大字,寓意上海世博會湖南館的主題。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湖南省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巢宏指著這個“大家伙”上的一個天然生成的洞,以及若隱若現的花紋說,這恰好符合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意境。
“這是我目前遇見體型最大、材質天然獨特的巨型菊花石,百年罕見。”巢宏說,在這塊原石背面, 隱現著十多朵“菊花”,為保持其原狀,沒有進行深加工,“這塊石頭菊花的密度約2.6以上,整塊菊花石藝趣天然,可以說與湖南館整體設計相得益彰。”
半山腰覓得巨型孤品
“在湘西瀘溪縣一座半山腰上偶遇而得來的,這是緣分。”菊花石雕技藝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于智勇介紹,為讓湖南菊花石重現世博會,省工藝美術研究所在兩年前就開始尋覓大型菊花石,足跡踏遍了湖南的山山水水,“菊花石找到不少,但是很多不理想。”
功夫不負有心人,去年5月,他帶隊再次深入湘西的崇山峻嶺,最終在瀘溪縣境內一座半山腰上找到了這塊半截埋在地下的巨型菊花石,“天意,我一看到它,就知道石頭找到了,這是世上少有的孤品。”
當他們將這塊形狀天然的菊花石送到長沙時,已是兩個月以后。上海世博會湖南館創意總監、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魯曉波一見到這塊石頭,連連稱贊,“形態自然,是菊花石中的菊花石,叮囑我們不要多加工,就是要保持其原貌。”
于智勇說,他和所里幾位工藝大師夜以繼日,精心打磨,只把原石上一些泥土、松弛的石質去掉,讓巨型菊花石煥發出自然美貌,盡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
1915年菊花石首次亮相世博
“這次湖南菊花石重現世博會,相信外公在天有靈會覺得很欣慰。”于智勇說,他的外公是菊花石雕一代宗師戴清升,1915年憑借作品《梅菊瓶》和《梅蘭竹菊橫屏》,在美國舊金山世博會(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榮獲金獎。
這是湖南菊花石首次走出國門,獲得金獎為湖南菊花石贏得了世界聲譽。然而,鮮有人知道,戴清升的作品獲獎后,直到去世也沒見到自己的獎章,而參賽作品至今也不知歸落何方,“這是外公一生的憾事。”
這次世博會能在國內舉行,能全程參與上海世博會湖南館館標志石的創作,于智勇認為,這既是圓了自己的一個夢想,也是作為一個菊花石雕技藝傳承人,完成外公未完成的一個心愿。(武席同 楊樺 攝)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