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讓客人們吃得滿意放心,記住中國“滋味”、上海“滋味”,可不單是廚師的責任,食品安全機構、農委、相關學術研究機構等多方組成的“安全防線”同樣重任在肩。
2009年3月,上海海洋大學專家通過借鑒國內外大型活動中食品安全保障的經驗,結合我國國情,針對世博會的特點提出了《構建2010年上海世博會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建議》,建立“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安全管理成為核心要素。至年底,上海公布《世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總體方案》及相關管理規范、應急預案,一張條分縷析的“食品安全網”緩緩鋪開。
即使一棵青菜,都有RFID電子標簽作為“身份證”,生產日期、保質期、來源地等重要信息一查即知,出問題保證“追”到上家。
“新武器”遠不止于此。世博園區內的餐飲企業將安裝一種遠程視頻監控系統,食監人員在園區內移動辦公,實時監控各家企業廚房間“實況”,一旦發現操作不規范等情況,即發出糾正指令。有了“電子眼”監控,餐飲企業 “廚房間”這一 “重要陣地”安全無虞——食物加工是否“準點準時”、操作人員是否洗手消毒、廚房物品擺放是否規范……一目了然。
此外,世博會園區內大型冷庫、物流配送中心、配送運輸車、盒飯分裝間等重點區域將安裝實時溫度監控儀,一旦溫度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系統會自動報警,并即時短信通知園區內食監人員。
完善的管理機制、應急措施是看不見的 “軟環境”,也是護航世博食品安全更為關鍵的一環。
根據世博食品安全保障方案,世博會期間,全市將劃分為世博核心區、世博周邊區和城市運行區三個部分,按照“分級分區”的原則,實施不同級別的監督保障。
同時,世博食品安全的網絡擴展至長三角。世博園區餐飲原材料中50%的蔬菜果品和70%的畜禽肉制品需要外省市來提供,目前上海、浙江、江蘇三省市已簽署中國2010上海世博食品安全保障省際聯動合作協議。建立食品安全事件協查機制,世博期間發生或可能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只要涉及跨省市的,三方都將在第一時間向對方通報,并且開展聯合協查工作。
近日,避風塘、必勝客等7家餐飲企業剛剛領到了上海世博會首批入園“通行證”。據了解,入駐世博園區的餐飲企業必須符合三項“硬標準”——2年內沒有發生過食品安全事件;沒有被處罰過;所有菜肴原料必須符合政府規定的溯源體系要求。相關管理部門對此實行一票否決制,只要有一項不過關,企業就只能吃“閉門羹”。據了解,計劃入駐園區的100多家餐飲企業都將經受這一考驗。
與此同時,各部門正在協同建立覆蓋食物鏈全程的食品安全監督保障體系:市農委已確認上百個世博蔬菜生產基地,并對其監督抽檢;市工商部門著手為全系統裝備食品安全快速檢測車和便攜式快速檢測設備,確保流通環節世博食品安全保障;市進出口檢驗檢疫局將對進口食品開展專項分級管理,對刺身、貝類等高風險食品采取不同的監管方法。(彭德倩)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