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新天地”,這樣的里弄,工業廠房的空間更大,也具有更強的適應性。建筑師的責任在于對老廠房進行復原、整飭和調整結構,讓它適應新的用途。
我要強調的是,事實上除了少數歷史文物建筑必須原封不動之外,并不是說保護老房子就是讓它保持原有的破爛狀態,我們完全可以在原有基礎上,賦予老房子很多時尚的裝飾和空間概念。其實如果你去世博園區參觀,會發現這些老建筑、舊廠房雖然有濃郁的歷史滄桑感,但同時也具有“摩登”元素,和周圍的那些新建筑很和諧。
——同濟大學副校長伍江
黃浦江西岸1.35平方公里的世博園區,原本是江南造船廠的廠區,這里的船塢與碼頭,曾經記載140多年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與變遷。
如今,走進這塊區域,在各式造型新穎別致的主題展館和企業展館周圍,有幾幢正在“述說陳年舊事”的歷史建筑或許會吸引你的眼球。它們的歷史,少則有70年,多則“年過百歲”。負責歷史建筑修繕工作的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鄒元晶介紹說:經過去年第四季度的緊張施工,每一幢建筑都已經“脫胎換骨”、“修舊如舊”,項目總投資近1億元人民幣,讓這些老建筑在世博會期間能盡量“原汁原味”地展現在游客面前。
老建筑里挖出“新”歷史
清水磚石,鑄鐵欄桿,8幢老建筑的歷史,與“近代中國第一廠”的江南造船廠的發展密不可分。
自1865年,晚清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目標,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大型官辦企業——江南機器制造總局,140多年以來,“江南”代表了中國工程技術和工業產品的絕對領先水平:中國第一艘近代機動船舶、第一艘萬噸級運輸船、新中國第一艘護衛艦、第一臺萬噸水壓機等等,統統出自“江南”之手。
一個半世紀的歲月洗禮,使江南造船廠累積了相當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一幢幢老建筑,是一輩輩“江南人”心中永遠的記憶和牽掛,是珍貴的歷史見證者,更是訴說者:
“蓋翻譯一事,系制造之根本”,翻譯館毫無疑問是江南制造局的驕傲。在中國第一個由政府創辦的翻譯西書的機構里,徐壽、華蘅芳、傅蘭雅等中外譯者先后翻譯了各類書160本,涵蓋格致、化學、兵制、醫學等20多個種類,為當時的人們打開了學習西學的一扇大門,為中國近代科技發展史作出了奠基性的貢獻;
2號船塢是江南制造局建局后,于1867年開挖的第一個船塢,見證了“官府號”等4艘中國最早萬噸級輪船的誕生;
飛機庫建造于1930年,是為大型軍艦艦載水上飛機的搖籃;
……
即使時至今日,老樓依然還在孜孜不倦地“更新”著歷史故事。去年末,在整修海軍司令部大樓時,工人們原打算把南立面的兩扇窗卸下來進行修繕,竟意外發現了“寶貝”:兩塊高約2米的石碑,靜靜地立在窗后,碑文清晰地表明,海軍司令部于1931年改建為醫院,由時任江南造船所所長的陳紹寬提筆立碑紀念。塵封了近60年,石碑終于重見天日,也為一段原本模糊不清的歷史,提供了回溯的證據。
修磚墻請來園林巧匠
“江南造船廠歷史上名氣很大,但真正能夠進入廠區、近距離感受的市民卻不多,”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鄒元晶告訴記者,“因此在歷史建筑的修復過程中,我們遵循 ‘修舊如舊’原則,為觀眾們解密、還原一個真實的江南造船廠。”
“修舊如舊”說起來容易,實施起來卻比蓋新樓還難。一方面,樓房外立面、結構和格局基本不能有變動,這樣才能保證老建筑“有味道”;另一方面,由于年久失修,這些老樓又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必須按照21世紀的標準重新整修。
去年3月建筑整修項目啟動后,8棟歷史建筑就接受了來自專業團隊的全方位檢測、勘驗,近十本厚厚的報告堆滿了辦公桌。項目負責人張稀齡說,“有了這些科學的數據,我們才有底氣著手設計可靠的修復方案。”10月中旬動工以來,8棟歷史建筑的修復工作全面鋪開、齊頭并進,截至目前,已全部達到現代建筑安全標準,并配有空調設備。其中,飛機庫的空調系統采用了地源熱泵,成為實踐綠色世博的節能示范建筑。
建筑安全達標了,項目組又開始從樓房里里外外的各處細節入手,最大程度保留江南造船廠的“原汁原味”。
飛機庫的外立面以磚墻為主,近70年來,有的磚石表面附上了又厚又硬的砂漿,有的則出現了嚴重的風化現象。為了還原飛機庫最具特色的清水磚墻,項目組想盡了辦法,用化學藥劑洗、用沙子磨、用工具銼等等,甚至從蘇浙請來了搞園林建筑的老行家,總算是摸索出了一條門路:
針對凸起的磚石,采用不同的鑿子清理出原有的清水紅磚墻面;針對豁口,使用磚石修復粉料進行修復;對于破壞嚴重的磚石,則進行整塊替換。磚石間的墻縫,同樣有嚴格要求:灰縫要平直,并做成內凹平縫,內凹約4毫米,采用專用嵌縫材料勾縫砂漿。
“調制每塊磚石的顏色時,我們特意調得有深有淺。不然整面墻清一色,太‘新’就不‘真’了。”張稀齡得意地說。
正是在細節上的精益求精,讓不少專家由衷贊嘆:“勾縫效果非常少見,遠看極具歷史滄桑感,近看又不失精美。”
清水磚墻,還只是“還原歷史”的一處細節。在8棟老建筑的修復過程中,鑄鐵欄桿是根據設計復原的,在上海已極為少見的垂直推窗找來木匠師傅專門訂做,而更多的細節設計,則將通過比對歷史照片得以重現。屆時,7000萬世博觀眾將通過這一磚一欄,踏上中國近代工業的尋跡之旅,聆聽原汁原味的上海故事。
面朝浦江一個半世紀后,江南造船廠如今在長興島踏上新的征程。從搬遷到整修,鄒元晶指揮并親歷著從“江南”到“世博”的演變。談到離開,鄒元晶心里也有不舍,他開玩笑說:“140多年前,李鴻章建立起江南制造總局,如今,江南廠搬走了,真是人世滄桑,但畢竟,江南廠的根留下來了!8棟歷史建筑,能夠以更美好的姿態融入世博,讓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回望歷史了解上海。江南工人雖然離開了,但更多的世博會觀眾來了,‘江南’的人氣更旺!”(陳盈娛 丁波 尤莼潔)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