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從世博園參觀回來的游客印象深刻:“里邊是不是禁煙的?幾乎沒聞到過煙味兒!”
在園區(qū)工作了3個月的噴霧管理員老趙體會也深:每天上午入園前,他總是自覺地先在園外抽一支煙,隨后掛牌進園。工作時想抽煙了,跑到廁所邊的吸煙點,老老實實在那兒坐一會兒,邊抽煙,邊休息。然而,一離開園區(qū),他便“原形畢露”,找到一家便利店買了打火機,當場在便利店就抽了起來。
同一個人,為何在園內園外表現(xiàn)得如此不同?同樣控煙,園外究竟缺了點啥?
標志,能否更醒目一些?
老趙解釋,從進園接受安檢開始,“禁止吸煙”四個字便印在腦中。進了園區(qū)后,除了吸煙點,沒有可以點煙的地方。在展館里,全面禁止吸煙。飯店里,餐桌店面的醒目位置貼著禁煙標志。所有的工作人員、志愿者,都會對違規(guī)吸煙者進行勸導。就連手機短信里,也在不斷提醒游客注意保持空氣清新。在這里,吸煙,成了一種奇怪的行為。
市控煙協(xié)會專家舉例,公共空間內,進門迎面就能看到的禁煙標志,就是醒目的;而在門旁墻上張貼或在吧臺上放個席卡式的禁煙標志,這都是不醒目的。
記者日前對仙霞路百聯(lián)西郊購物中心的多個商家做了一番探訪,9個室內商家中,僅有顧客停留時間較少的斯沃琪專賣店貼著一張禁煙標志,且貼在門外1.80米高的位置上。其余8個與“吃”有關的商家,沒有一家在入口處張貼醒目的禁煙標志。味千拉面、星巴克咖啡在店內雖有禁煙標志,或被廣告遮擋,或貼在最角落的地方。在上海餐飲店中較早開辟吸煙區(qū)的“一茶一座”,雖然分設了吸煙區(qū)和非吸煙區(qū)。但中間只用一塊A4紙大小的禁止吸煙標志分隔,吸煙區(qū)的人在吞云吐霧,非吸煙區(qū)的人不得不“照單全收”。
管理,能否更嚴格一些?
從香港來滬工作的林先生喜歡上海的一大理由竟是:在上海,可以隨便抽煙。他到萬豪虹橋大酒店的冠軍酒吧與朋友約會,問服務員能否可以抽煙。服務員回答,應該是禁止的,但是我們這里沒人管。
為什么在明令禁煙的地方,管理人員依然縱容吸煙,真的沒人管嗎?今年3月開始施行的《上海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比1994年出臺的政府控煙規(guī)章,新增了九大監(jiān)管部門,各自對口監(jiān)督一部分場所。然而,在《控煙條例》施行幾個月后,全市竟未開出一張對個人的罰單,僅對南衛(wèi)路的一家網吧開出了罰單。
管理部門多了,監(jiān)管效果是否反而打了折扣,最終陷入了“多頭管理,無人管理”的怪圈呢?以賓館附帶的酒吧為例,它是屬于分管旅館的文化綜合執(zhí)法機構監(jiān)管,還是歸分管餐飲業(yè)的食藥監(jiān)部門監(jiān)管執(zhí)法?市民要查找相關投訴熱線有困難,有效監(jiān)督更是難以著手。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大多數(shù)負責控煙工作的執(zhí)法人員都是兼職的。
服務,能否更到位一些?
控煙,不是一件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事。加強服務,也能促進控煙。
吸煙點,作為園區(qū)內的合法吸煙場所,管理部門的服務就沒少下功夫。開園初期,園內僅有28個指定吸煙點,每處2組8個感應式點煙器。但點煙器損壞嚴重,吸煙點也不好找,不少游客只能一路走一路借火。
依據實際情況,園區(qū)內很快新增了一批明顯的標志,引導參觀者至指定地點吸煙;損壞嚴重的點煙器,立即被更換成了新的紅外線點煙器,方便煙民操作;天氣炎熱,吸煙點也升級成了有棚、有座的吸煙亭,環(huán)境明顯改良;在廣場、廁所以及飲水處也增設了吸煙點,煙民們能方便地找個地方“過一下癮”……周到的服務,將吸煙者都引導到吸煙點來,違規(guī)吸煙的明顯少了,控煙的目的也愈顯成效。
日前,本報一支志愿者服務隊曾在南京路步行街上義務撿垃圾。1個多小時的勞作后,大家發(fā)現(xiàn),垃圾沒有撿到多少,煙頭倒撿了幾百個。尤其是花壇旁,都是掐滅煙頭的灰印。這些灰印說明,煙民煙抽完后,找不到可以掐滅煙頭的地方。如果能在南京路上專設幾個吸煙點和白石煙灰缸,有了這樣標桿式的吸煙點,煙民們自然會向這些地方靠攏,而在其他公共區(qū)域吸煙的人會受到周圍的壓力。
有人說,如果中國的每一個經營者都像芝加哥的企業(yè)老板一樣,規(guī)定“25歲以下青年吸煙者不可能被提拔和加薪,經勸告戒煙無效者將隨時可能被解雇”,那誰還敢吸煙?記者倒認為,現(xiàn)階段更可行的是,學習世博會的管理方法,使上海的公共場所控煙切實見效。 (楊瀟慧 毛錦偉)
參與互動(0) | 【編輯:姚培碩】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