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由于房價上漲較快,溫州、北京、深圳、重慶、天津等地都相繼成立了個人合作建房組織。還有合作建房發起人表示,要建立中國個人合作建房聯盟。目前,全國很多城市關于個人合作建房風起云涌,建設部部長的分析無疑是給如今盲目從風,參與合作建房的人們敲響了警鐘。隨之而來,又一個深層思考也擺在了公眾的面前——個人合作建房難道就是非法集資?
建設部部長汪光燾在今年的兩會上表示,要警惕一些人打著合作建房的幌子搞非法集資。針對合作建房,中國建設部有相關的政策。合作建房從來都是對困難人群講的。如果一些企業有自有地,在政策和城市規劃允許的范圍內,可以為單位的困難群體建房。而對于目前很多城市發起的個人合作建房,汪光燾說,一些非低收入群體或者一些本身已經有房子的人,如果來集資建房,這是值得注意的。
合作建房≠非法集資
針對這一問題,記者采訪了天津首例個人合作建房發起人劉革學。劉向記者表示:“合作建房不存在集資的可能性。錢都是在每個人自己的賬戶上,在買地時,我們的資金凍結,是由銀行轉入土地儲備中心的賬戶,銀行有監管功能,我們還聘請了專業的投資公司進行資金監管,確保資金流向萬無一失。另外,非法集資是非集資對象以盈利為目的,而合資建房是購房者聯合起來的消費行為,是為解決和改善自己住房的消費行為,意義上不同于非法集資。”
就合作建房與非法集資之間的區別這一問題,天津市一位金融界人士向記者解釋說,非法集資是指沒有經過法定許可程序,非法向不特定的公眾募集資金的行為,一般包括非法發行股票、債券、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從目的性看,非法集資是集資人為獲取自己的經濟利益向社會不特定多數人集資的行為。而個人合作建房應該不屬于非法集資,因為市民合作建房不以盈利為目的,將大家的錢集中到一起建房,目的是改善參與者的居住條件,合作的性質比較明顯。
法律界人士指出,雖然理論上合作建房不等同于非法集資,但是不排除有人利用合作建房這一契機進行非法集資。因此,建議有關部門盡快出臺相關規定,以防止有人將集資款項侵吞,從而損害其他合作者的利益。另外,參與合作建房者也應完善監管,確保資金流向。
在百姓支持中繼續
日前,建設部部長汪光燾表示,我國的住房保障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存在一定錯位。但是,錯位不意味著不能糾正。困難群體需要享受政府住宅保障,政府會進行有序安排,但是需要一個過程。而針對合作建房,建設部有相關的政策——合作建房從來都是對困難人群講的,如果一些企業有自有地,在政策和允許的范圍內,可以為單位的困難群體建房。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從某種程度上政府并不支持個人合作建房這種形式。那么,百姓就此問題是如何看待的呢?
天津合作建房發起人劉革學介紹,天津受理合作建房已有意向參與的合作人數超過了500人。針對“合作建房”相關問題的網上調查數據顯示,認可這種形式的人比例高達88.79%;認為在天津合作建房成功的幾率也有63.11%的預期。可以說,公眾還是比較看好這種形式的,認為它是符合百姓需要的。
一些受訪的公眾向記者表示,任何資金集中往來形式都會有非法集資的嫌疑,風險總會有。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地拒絕一個有市場的事物去發展。合作建房就是個例子,如果資金監管到位,無風險或風險小,百姓又能從中得到實惠,我們為什么不去做?
據悉,除天津首例合作建房外,天津市明揚長纓律師事務所楊仲凱律師也將以個人名義發起合作建房,并將成為全國首例以律師名義發起的個人合作建房。分析人士指出,隨著合作建房的普遍化發展,也將會有人假借合作建房的名義進行非法集資,參與者應加強自我保護意識,謹慎投資。(高鵬 高世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