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管理企業以后要改稱“物業服務企業”。這可不是簡單的名稱變化,它意味著,物業公司須對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
“翻身做主”的業主也要有“主人”的姿態,拖欠物業費,大名可能上小區的“公告”,同時還要繳納滯納金。
所有這些,都是《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草案二次審議稿)》(以下簡稱“二審稿”)作出的最新修改,同時,二審稿還吸納了河南文豐律師事務所負責起草的《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代擬稿)》(以下簡稱“代擬稿”)的內容。今天,鄭州市人大常委會將對二審稿進行第二次分組討論,明天下午將進行表決。
【名稱有改動】
物業公司“回歸本位”
目前,很多物業公司把業主當做自己的管理對象,認為業主應當無條件服從自己的管理,這引起業主的不滿,為此引發的糾紛也屢見不鮮。
提到問題癥結,業內人士認為這是由于物業公司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而二審稿將讓物業公司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得端端正正。
根據《物權法》和國務院《物業管理條例》,二審稿將原來的“物業管理企業”稱謂,改為“物業服務企業”,這兩字之差,讓物業公司回到了自己應該坐的位置上。
同時,二審稿還對“物業”的概念進行了界定——本條例物業,是指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房屋建筑及其附屬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
【權利有保障】
業主大會要按規定成立
一些新建小區,業主入住后,小區業主大會的成立卻遙遙無期,物業公司往往以入住率不高或業主入住時間不長為由推托,業主的權利也很難得到保障。
針對此,鄭州一市直部門提出,為了促進新建小區業主大會盡快召開,應將業主大會成立條件予以細化,從交付面積和交付時間兩方面加以規定。
二審稿采納了代擬稿的有關規定,列出了應成立業主大會的條件:
1.商品房出售并交付使用建筑面積占總建筑面積50%以上的;2.商品房出售并交付使用建筑面積占總建筑面積30%以上不到50%,且首套房屋交付使用已滿12個月的;3.商品房出售并交付使用建筑面積占總建筑面積不足30%,但首套房屋交付使用已滿24個月,且業主總數在30個以上的。
業主10人以上可要求召開業主大會
在代擬稿中,起草者認為,要求成立業主大會是業主的權利,提出“半數以上的業主”才可提交報告。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這一條件過嚴,不利于業主權利的行使,建議修改。
二審稿采納了這一建議,將“半數以上的業主”修改為“業主10人以上”。
針對一審稿中“向物業所在地的縣(市、區)房地產管理部門和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提交成立業主大會的書面報告”的規定,二審稿刪除了“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的內容。
此外,一審稿中“誰提交業主大會成立報告,誰就承擔成立費用”的規定,也被修改為“業主大會籌備組工作所需經費,由建設單位承擔”。
【民意受尊重】
房屋共有人也是業主
以前,有些開發商以尚未出售房屋業主的身份,出面操縱物業小區投票權,控制或者“強奸”民意,業主盡管明知內幕卻又無可奈何。
代擬稿起草律師認為,建設單位是以出售房屋為目的的,把建設單位作為尚未出售房屋的業主,有違業主本質。同時,在征求社會各界意見時,也有不少業主提出,房屋共有人也應當作為業主。
經過研究,鄭州市人大法制委員會采納了上述意見,刪除了一審稿中“尚未售出的房屋,建設單位為業主”的內容。在二審稿中,增加規定:房屋所有權證及商品房買賣合同中記載的“共有人”也為業主。
業主可要求審計業委會收支
為防止業主委員會及其成員利用職權謀私利,損害業主利益,二審稿增加內容:“業主委員會任期屆滿,有20%以上業主聯名要求的,應當對業主委員會財務收支情況進行審計”。
【不準亂要錢】
代收水電費禁收手續費
因為拖欠水電費,不少居民及小區都曾受過停水停電的“禮遇”。
一審稿及代擬稿達成共識:水、電、氣、暖、郵政、通信、有線電視等公用企事業單位不得強制物業服務企業代收費用,不得因物業服務企業拒絕代收費用而停止提供服務。
但是,有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這些規定不屬于本條例調整的內容。因此,二審稿中,公用企事業單位“不得因物業服務企業拒絕代收費用而停止提供服務”的規定被刪除了。
同時,二審稿增加規定:“物業服務企業接受委托代收有關費用的,不得向業主收取手續費等額外費用”。
【該繳的別欠】
拖欠物業費得繳滯納金
“×××拖欠××元物業費,請于×月×日之前繳納”,在一些小區的公告欄上,類似的公告并不少見。
一審稿曾規定,業主逾期不繳物業費的,業主委員會可以在本物業管理區域內公示,逾期仍不繳納的,物業服務企業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或申請仲裁。
法制委員會在立法調研中了解到,目前業主欠費具有一定普遍性,其后果是惡化了物業服務企業和業主之間的關系,影響物業管理活動的正常進行。為此,二審稿增加了一項懲罰措施:對逾期不繳納物業費的業主,物業服務企業可以按照約定加收滯納金。
對于多層、高層住宅前期物業收費,草案曾規定實行政府指導價,在二審稿中,這一規定被刪除。
另外,在買房前,開發商的宣傳頁、沙盤顯示小區綠化率往往非常高,很多人正是沖著讓人賞心悅目的綠色,才痛快簽下購房合同。可是,一些業主入住不久,就發現綠地正被新樓盤代替,并由此引發“護綠”官司。
基于上述考慮,曾有提議要求將綠地等公共設施寫入合同,但此要求因為與《物權法》有關規定不夠一致,最終在二審稿中被刪除。
【其他】
維修資金咋管要等政府細化
動輒數百上千萬的專項維修資金,敢不敢交給業主去管理,是草案爭議的焦點之一。
在征求意見時,有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對于專項維修資金的管理使用,建議市政府在制定具體管理辦法時,對相關內容予以細化。
而國務院《物業管理條例》中也規定:“專項維修資金收取、使用、管理的辦法,由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
為此,二審稿中仍規定,“專項維修資金由業主委員會管理,也可由業主委員會委托市或縣(市)、上街區房地產管理部門設立的專項維修資金管理機構代管”。但在刪除相關制約規定的同時,增加了條款:“專項維修資金的具體管理辦法,由市人民政府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另行制定”。(記者肖風偉肖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