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國務院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會議表示,將擴大廉租住房制度的保障范圍,多渠道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
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
據建設部之前公布的數據,截至2006年年底,全國人均住房面積在10平方米以下的低保家庭有400萬戶,如果擴大到低收入家庭,總共有近988萬戶。而到去年年底為止,全國只有26.8萬戶家庭通過租金補貼和實物配租等方式解決了住房困難。這意味著,截至去年年底,全國廉租房制度保障的覆蓋率僅達到8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出目標的2.7%。
在全國低收入家庭面臨住房困難的大背景下,北京市的低收入家庭面臨的住房狀況又如何呢?北京市從2001年始實施廉租政策,據統計顯示,截至2006年11月30日,北京市累計審核通過廉租家庭6352戶,累計配租5308戶,13467人。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北京市309.3萬戶城鎮居民家庭中符合住房困難但既不符合之前的廉租條件(具有本市非農業常住戶口的最低收入家庭和其他需保障的特殊家庭;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積7.5(含)平方米以下),也無力自行購租住房的家庭約為37,100戶。
北京出租車司機王師傅一家三口擠住在10平方米的平房里。盡管王師傅妻子下崗,但他們的收入已經超過了低保線,所以享受不到廉租房的待遇。“人多房少,所以廉租房的門檻也很高。其實住在這里的大部分人,住房條價都很差。”王師傅說。像王師傅這樣處于廉租房政策邊緣的“夾心”家庭在京為數不少,他們是這個城市的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但卻不在低保的范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在北京廣渠門附近的一些平房區采訪時發現,這里仍有許多住房困難的家庭未能納入到廉租房的體系當中。
在六里屯街道八北社區還有這樣一群居民,雖說房子在2004年已列入拆遷計劃,但他們由于沒房子住,至今仍擠在即將拆遷的舊房子中。社區黨委書記張鳳英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該社區的許多舊房子是在2004年列入拆遷計劃的,但直到現在拆遷工作仍未結束。許多拆遷居民不符合廉租房的條件而不能申請住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又由于房源不足而無法買到,面對一路飆升的商品房房價又因財力有限也只能望房興嘆,這些拆遷居民處于一種無奈的尷尬境地。
廉租房建設只能靠政府
老百姓的住房問題是關乎民生的大問題,要想解決好處于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最終還需依靠政府的力量,擴大廉租住房制度的保障范圍,多渠道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
廉租房保障對象擴大至低收入家庭后,部分低收入家庭具備一定的住房支付能力,今后將通過“反向遞減”的方式給予租賃補貼,即家庭收入越高、政府給予的補貼就越低。最低收入家庭基本沒有住房支付能力,政府給予全額補貼。
廉租制度逐步完善
2001年,為解決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北京市政府就出臺了《北京市城鎮廉租住房管理試行辦法》,明確規定在城近郊八區,將人均住房使用面積低于7.5平方米的低保和優撫家庭納入廉租住房的解困范圍。4年來,北京市共計有1.5萬戶家庭享受到了廉租住房政策。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在2005年年底又下發了《關于擴大北京市廉租住房覆蓋面有關問題的通知》,將北京市住房困難家庭申請廉租住房的收入標準從低保線提高到家庭人均月收入580元。
今年76歲高齡的張春年老人家住廣渠門北里廉租房小區,她是第一批搬進這個特殊小區的住戶之一。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作為北京首個廉租房小區,廣渠門北里36號院主要居住的是軍烈屬、傷殘軍人和勞模。該小區共能容納400多戶家庭,每年都會有符合條件的新戶入住小區。
關注處在政策邊緣人群的住房狀況,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住房需求,不斷擴大政策的受益面,加強政府補貼政策。新政策的出臺,有望幫助處于住房尷尬境地的北京低收入住房困難人群走出困境。(武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