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大,居不易,稀松平常事,也成大難題。比如乘電梯。很多北京人都知道,零點到六點這段時間,電梯沒有樓梯方便,因為電梯休息了。我住的小區33層,我住12層,因為上夜班,半夜回家,從來都是爬樓梯。我不知道,住在33層該咋辦?老了該咋辦?
3月2日,北京市建委對新修訂的《北京市住宅物業管理服務等級標準(一級)》(征求意見稿)進行公示。新規較以前的《北京市居住小區物業管理服務標準》有多處變化,新增了無人值守電梯須24小時運行等多項內容。(《京華時報》3月3日)
記不清北京這是第幾次為電梯下文了,好像從1996年就下過文,規定居民住宅樓電梯實行全天24小時運行制,日常運行時間每天早6時至晚24時,晚24時至第二天早6時有人值班,住戶用梯隨叫隨到。但大半夜的,誰好意思把電梯司機吵醒呢?再說,電梯司機未必就在值班室,你也未必就知道值班室電話。
去年9月,北京市建委曾經就住宅電梯運行時間改革,公開征詢意見,全民大討論:“您是否同意我市住宅電梯實行24小時晝夜運行?”,據說多數人愿意埋單。
電梯明明自動的,偏偏要安排個人,美其名曰:電梯司機。電梯發明者要知道,北京人給自由升降的電梯派了領導,非氣死不可。
給電梯派司機,就沒想過要方便居民,唯一的解釋是,安排就業。如果從方便居民著想,解放電梯,讓電梯自由自在為居民服務,就是最大的方便。自從電梯有了司機,電梯就成了半殘廢,白天能用,晚上不能用。這本是不正常的事,買房交物業費,就包括了用電梯的錢,但只能用一半,沒人覺得奇怪;更可怕的是,大家默認了,習慣了。
同樣的事,還有公交車,好不容易刷卡了,但車上還安排個售票員盯著。如果刷卡不能解放售票員,刷卡又有什么意義?唯一的解釋,還是安排就業。這種一根筋的工作思路,不知道給居民和市民帶來多大麻煩。
看來,市場經濟快30年了,一些職能部門還是沒有弄明白:什么事該自己做,什么事不該自己干。比如就業,政府該干的是,通過稅收調節、政策引導、創造寬松的就業環境,而不是直接安排一部分人工作。政府思路不改,類似電梯司機、盯卡售票員還要層出不窮。說不定有一天,你家門口突然冒出個盯門保安,專門提醒你不要走錯門。(遲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