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易憲容認為這次對地產調控的政策目標就是:要改變以往房地產運作的暴利模式,要把房地產由一個投機炒作為主導的市場改變為一個居民住房消費主導的市場。“國十條第一條是說房價一定要下來,第二條是說誰下不來就要摘掉誰的烏紗帽。”他干脆地這樣解釋。
但已有的數據還不能支持易憲容房價必降的判斷,統計數據顯示:房產調控政策出臺后六周以來,雖然商品住宅成交均價有明顯波動,但沒有出現明顯下調。
對此,中國指數研究院高級分析師雷華認為,通常情況下,成交量大幅萎縮與房價開始明顯下跌之間的時間跨度為半年,所以現在房價沒有明顯下跌并不奇怪。“從我們統計的數據來看,5月份最后一周,北京商品住宅的均價已經較前兩周有了小幅下降,為19500元左右,就此看來,一線城市房價開始出現明顯下降的時滯會遠小于通常的六個月。”
如果主要城市房價出現大幅下降正有可能成為現實,會不會引發整個實體經濟出現傳說中的“崩潰”呢?摩根士丹利近期公布的一項調研結果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據其調研數據,目前,全國范圍內住宅類房地產竣工面積僅占所有房地產面積的50%,這其中約有73%為商品房。而在所有商品房中,只有約40%是位于本次嚴厲調控措施涉及的35個主要城市。在這35個城市中,又只有大約30%~40%的房地產項目集中在10個“房價最高或上漲過快的城市”。其實正是這些地產項目才真正是有可能受調控政策影響比較大的部分,而它們只占所有住宅市場的5%~6%。如果再把視線集中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4個一線城市后,就會發現,在被認為流動性過高,投機過于活躍的一級和二級地產里,其房屋竣工面積只占全國總量的3%。
“因此即使這部分市場出現大幅度降溫,其對宏觀經濟總量的影響也是很小的,房產調控給整體經濟可能帶來的潛在負面影響其實是被大大夸大了。”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章俊對記者說。在他看來,政府對房地產的調控政策應該是中長期的,“政策將保持相當的連續性和強度,接下來,可能會針對某些更具體行為和地域出臺更精準的調控政策。”他分析稱。
“我覺得這次的調控目標不可能只是‘抑制房價的過快上漲’,以中國目前的房地產市場來看,這是一個偽命題。”獨立房地產評論人馬躍成這樣告訴記者。他的邏輯是:投機需求是目前推漲國內房價的主要動力,自住需求是沒有推漲房價的動力的,而此次調控是主要針對樓市投機的,在投機需求退出市場后,一定是房價的大幅度下降。“以去年的房價上漲幅度來看,房價下降一半也不會造成多大的問題,如果中央認識到了這點,相信就一定會出臺更嚴厲的調控政策,并且是長期有效的制度性政策,而不是現在的腳疼醫腳的政策。”馬躍成說。
突圍
那么所謂“長期有效的制度性政策”會是什么呢?國家發改委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王建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稱其為“二次房改”。
在王建看來,從此次調控的市場目標角度觀察,各項調控政策出臺之后在打擊房產投機方面是有了一定效果,但從政策目標來看,房價并沒有回到合理范圍內,即使未來有下跌,下跌幅度也很難達到大多數百姓能買得起的地步,那時,無論是有房的人、沒的房人還有地產商和地方政府都不會對調控結果滿意。“在調控上,繼續沿著市場化這條路走下去,最后會四處不討好,不是說決心大、動力大就能達到好的目標,方向不對怎么都不行。”
參與互動(0) | 【編輯:林偉】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