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根稻草
伴隨著房地產業的狂飆猛進,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北京CBD已經形成了以金融為龍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文化傳媒聚集發展的區域。截至2009年底,CBD區域的平均入住率達到86%,區域建設已經完成80%以上。
此時的中服地塊,已經身價劇增。早在2008年,業內就曾預測中服地塊的出讓價可能突破80億元,及至2010年更被認為有望超過100億元,成為北京新地王。
圍繞中服地塊的明爭暗斗,不過是中國房地產發展到某個特定階段的一個表象而已。
度過了2008年資金鏈幾近斷裂的艱難時期,2009年的房地產企業紛紛加快了搶地的步伐,導致“地王”紀錄被不斷刷新。其中,坐收土地溢價的地方政府更是獲益頗豐。僅以北京為例,2008年,北京土地收入為493.9億元,為2007年和2006年賣地收入的總和;而2009年,北京土地合同收入932億元,實際完成土地出讓金收入494億元,為2008年和2007年的總和。
中國的房地產價格在持續數年的調控拉鋸戰中,越調越漲,2009年的搶地大戰進一步加大了房價上漲的預期。2009年12月16日,央行公布了一份全國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四季度,有近七成(67.2%)的城鎮居民認為當前房價“高,難以接受”,這一比例較上季提高2.1%,連續兩個季度攀升,但房地產仍然是居民投資的首先。
據悉,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于去年11月曾經向住建部要房地產相關數據,后來在寫給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的專題報告中稱,房價繼續瘋漲,“已影響到社會穩定”。
在不斷上漲的房價和民間呼聲的共同催逼下,新一輪樓市調控政策,也在全國“兩會”前密集出臺。比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給,“國四條”表態要“遏制房價過快上漲”,隨后推出的“國十一條”直接劍指高房價。
此間,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征收、流動資金貸款管理以及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等打擊炒房的配套措施相繼出臺,而財政部、國土部等五部委也聯合加強土地出讓收支管理以打擊囤地炒地。
兩會前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回答網友提問時表示,深知“蝸居”滋味,有決心在本屆政府任期內把房地產市場管好。
3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何永智、張禮慧、嚴琦走訪了北京海淀唐家嶺的“蟻族”,掩面流淚的委員們將“蟻族”話題延續至全國“兩會”。
但此時的市場環境和人心,已非昔比。就在“國四條” 公布之日,房價及成交量仍創歷史紀錄。此番調控,該要如何進行?
北京市政府顯然不想在“兩會”這一敏感時期引火燒身,原定于3月8日完成交易的中服地塊不得不推遲。就在3月4日,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網站上,悄然出現一則將中服地塊競價截止時間推遲至3月25日15時的公告。
3月5日上午9時,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0年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要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勢頭,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住房需求。”此后,并沒有像人們預期的那樣,出臺更加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措施。
最終讓中央下決心調房價的,還是全國“兩會”后暴漲的房價,而直接誘因則是北京三地王。
兩會結束后的第一天,3月15日,位于北京東城區和平里北街2號的土地儲備中心2層大廳熙熙攘攘,一度備受煎熬和指責的開發商們爭相見證新“地王”的誕生。
當天,央企背景的中信地產和遠洋地產,分別以52.4億、40.8億的總價力挫群雄,相繼成為總價和單價地王,但隨后中國兵器集團旗下的世博宏業也在大戰60個回合后,拿下了一塊樓面價將近3萬元/平方米的地塊,并超過遠洋地產此前創造的2.75萬元/平方米的新高。在這三個央企新“地王”誕生當天,就有人驚呼“房價又要上漲了”。
這一天,北京市土地儲備中心成交了6塊地,共97.8萬平方米,“吸金”143.5億,平均樓面價超過1.6萬元/平方米。這天的土地成交量,超過此前一個月的土地市場成交量總和。
一則未經官方證實的消息是,三地王產生當天,北京市主要領導即接到中央問責電話。當晚,北京市國土局、建設局、規劃局等各個部門連夜查找“地王”產生的原因。“最后查出來,問題出在制度上。”一位接近北京市政府的開發商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緊接著就釋放改革招拍掛的信號。”
3月19日,北京市國土資源局宣布暫時不再安排熱點地區高價土地交易,同時改進土地交易方式,而中服地塊即為第一個被暫停交易的熱點板塊。(本刊記者王家敏對此文亦有貢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