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機會,張晶晶在普陀區華東師范大學的校園里看到了合租招租啟事,當時便硬了硬頭皮租下了,沒想到那里成了她來上海后穩定的生活圈。閑暇時,張晶晶喜歡逛華東師大的校園,偶爾也可以在學校食堂里解決晚飯。
“住在集體宿舍里,你不可能請朋友到你這來玩,租房就不同了,哪怕是合租都有自己的房間。”鄢興敏告訴記者。對于這些年輕的打工者來說,自己的住所不僅意味著生活,還意味著社交,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里,認識更多的朋友對他們至關重要。
孫元娟目前已經有了廣泛的朋友圈,她把這歸結于城市生活的結果,業余時間的玩樂讓她認識了更多的朋友,不久前有一個老板一口氣送了她10張上海世博會的門票。“住集體宿舍怎么可能有那么豐富的生活呢。”孫元娟得意地說道。
一個買房的夢
單獨租房并不是這些年輕人的終極目標,上海的高房價并沒有將他們的夢想嚇跑。相反,在郊區買套小房子的想法一直是他們中不少人的奮斗目標,而有的已經列出了詳細的計劃。
上海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已起步且初現成效,不過要將外來務工人員納入這一體系恐怕還為時尚早。但他們建設“小家”的夢想卻一刻不停。鄢興敏目前所住的三室一廳市價在70萬元左右,花30萬能在同樣的小區里買套60平方米左右的老房。鄢興敏瞄準著幾乎是全上海房價最低的地方,算起了自己的小賬。
鄢興敏理性地意識到,要買房,靠目前2000多元的工資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他已經向目前自己打工的餐飲企業提出辭職,準備用6年的積蓄開個小飯館,自己“單干”。廚師出身的他打算自己任飯館廚師,節省營業開支,盡快將飯店做大。“10萬的積蓄可以靠攢,但30萬就一定是賺出來的。”鄢興敏分析著。
鄢興敏的孩子目前2歲大,由他父母幫忙帶看,他計劃等孩子大些后便把孩子和老人一同接來上海。
孫元娟相比之下可能離這一目標更近,她男友目前在徐匯區園林局任職,在上海已經有房。打算今年年底結婚的她即將擁有真正屬于自己的家,一套房子或許對于她來說才是真正融入城市的標志。當孫元娟們在上海工作、居住、安家買房后,“農民工”三個字或許不再適合他們。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曾和同事一起做過一個調查:有55.9%的新生代農民工將來準備“在打工的城市買房定居”,留下來成為“新城市人”。當然,對于更多的新生代農民工來說,買房,當下還僅僅停留在夢想階段——夢想畢竟是好的,它會給人以目標和動力。(記者 潘旭 肖春飛 葉建平 舒繼華)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