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王”風險銀行兜底?
毫無疑問,地價的屢創新高,最終必將影響房價的不斷推高。以廣州為例,6月初,廣州珠江新城新“地王”剛剛誕生,已有樓盤緊接著推出80多套新貨,均價接近2萬元/平方米。另有開發商坦言在“地王”誕生當天賣了20多套房,并預備在第三天漲價5%。
而央企屢屢創下的“地王”價格,更被看成是央企挾銀行資金,與地方政府合謀的結果,“今年地方政府土地供應的任務普遍都是比較緊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高了土地價格。”合富輝煌首席分析師黎文江對記者說。
土地市場供應的壟斷,使得土地財政成為地方政府預算外收入的最大來源,在經歷了2008年土地財政的“低迷”之后,隨著樓市的升溫,地方政府顯然對“地王”的產生樂見其成。
然而,在央企熱衷“地王”制造的背后,2007年“地王”瘋狂之后的慘狀卻不能不讓人警醒。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顯示,2007年中國18幅地王中除去4幅退地“地王”,14幅地王中7幅處于閑置待開發狀態,7幅地塊的樓面地價占周邊樓價比重接近90%,其中兩幅地塊樓面地價甚至超過周邊樓盤價格。巨大的土地成本迫使2007年“地王”多數處于閑置狀態。
在廣州,27塊“地王”,24塊沒有開發,其中8塊受到政府處罰。上海的“地王”要么退地重拍,要么退還給政府。深圳、北京的“地王”,大多閑置。
“志成企業、福州融信、蘇寧集團等選擇退地,萬科、保利、雅戈爾選擇延期,北辰實業選擇低調開工,個別項目如期開盤但調低價格預期,基本上是2007年‘地王’的最終歸宿。”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地價所所長趙松對記者說。
一些違規手段也隨之而生,一些開發商自身難以消化2007年拿下的高價土地,便通過改變容積率等方式變相降低土地成本。違規操作以及閑置所帶來的銀行信貸風險,是“地王”不能不引起重視的問題。
當然,地方政府在處置閑置“地王”的過程中,也有區別對待,以保利為例,與在全國攻城略地的氣魄相比,保利在廣州金沙洲的兩塊地王“兩年大限”已到,卻仍然“囤而不建”。廣州市國土局雖然對8家逾期未開發的民營開發商進行處罰,或罰沒土地出讓保證金,但對保利的這種“違約行為” 作出了“暫緩處理”的決定。
“企業的僥幸心理是存在的,不可過高估計央企對風險的控制能力,央企‘地王’重蹈2007年的覆轍也不是不存在。”趙慶明說。進入今年10月以來,樓市“價升量跌”的現象已逐步明顯。
央企大規模創下的“地王”,極有可能將接替民企背負上“官商勾結”制造房市泡沫和獲取暴利的罵名。( 本刊記者 邢少文)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