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今年土地市場過熱,很多城市頻現地王,廣大購房者對此可謂反應不一。自從今年以來萬達“美菱地塊”,融僑金輝“勞動村地塊”,藍鼎投資集團“濱湖新區地塊”,再到綠地“政務區地塊”,頻頻改寫合肥土地拍賣紀錄。
“地王”
所釋放出來的各種信號,著實給省城購房者不小的震動。一時間,各種聲音充斥著撲朔迷離的房地產市場,使得原本難測的樓市愈加光怪陸離。購房者一旦慌了心神,亂了陣腳,“地王和廣大購房者都可能被那些懷有投機心理的開發商所利用,到頭來自己喊高了房價,自己又要去埋單”。
地王之舉
是競爭的必然
如果房地產市場處在一個下行的通道里,開發商還那么熱衷于高價拿地嗎?那樣,拿地越多,開發面積越多,可能意味著虧損越大;如果拿地之后閑置不動,那就意味著違約,違約必將受到政策的懲罰。
市場是有風險的,游戲規則又是很嚴肅的。目前,一些一線城市已經對部分開發商閑置土地采取了處罰措施。開發商不要抱有僥幸心理,高價拿地成為“地王”后,憑借某些資源和政策與政府“討價還價”,其實,這無異于在玩一個高風險的游戲。到目前為止廣州就收回了26.9平方公里的閑置土地,今年,就收回40宗閑置土地,很多開發商剛從自己給自己挖的“地王”坑里爬出來,現在又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新一輪的“地王”爭霸中。面對新一輪的地王狂潮,潘石屹有一句經典的話,描述了他對此現象的看法:“20年的從商經驗告訴我,對于一個房地產公司來說,常常是一塊土地定生死,短短10多年的中國房地產歷史,多少公司因一塊土地死掉了。”盡管這句話可能是對“地王”的忠告,但客觀上也流露出另一層含義,那就是,對于那些遲遲拿不到土地的開發商而言,這句話概括最恰當不過了。
縱觀很多一線城市地王的命運不難發現,很多“地王”撂荒在那已不鮮見。在金融危機的影響尚未徹底消退情況下,曾經高價拿的“地王”,一度成了開發商資金流的“出血點”。今年6月廣州珠江新城成為新“地王”之后,“落敗”的富力地產似乎可以從地王的包袱中解套。而在合肥市,從10月1日起,合肥將“動刀”整頓圈地不動現象。《合肥市閑置土地處置辦法(試行)》日前通過合肥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10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確規定“土地閑置滿(含)2年,政府將可無償收回”。這意味著,合肥首次給圈地、囤地行為套上緊箍咒。但作為一個開發企業,如果沒有一定量的土地儲備,就不可能保證企業的長遠發展和穩健的增長態勢,如果長時間土地資源缺乏補給,企業勢必會淪落到“無米之炊”的境地。
業內人士認為,盡管開發商冒著各種風險,還是堅決要拿地。但事實上很多開發商感慨,參加土地拍賣會就像走馬觀花,參加幾十輪拍賣會,一塊土地也拿不到,急壞了一大批開發商。在這種背景下,開發商似乎分清了輕重緩急,“搶地”成了關系到企業生死存亡的首要任務。
那么,不惜高價也要拿地,已經成了開發商心理共識,在各種土地拍賣會上,志在必得的氣勢咄咄逼人。這也必然導致少數開發商非理性的盲目沖動,導致他們以驚人的價格一“舉”拿下“地王”。在“地王”爭奪的風光背后,得主們有一種難以言表的悲喜交加,在一輪又一輪的激烈舉牌中,地價被迅速哄抬上去,不舉牌拿不到地,舉牌意味著要不停地加價。如此幾輪循環下去,最終誰“勇敢”誰勝出,開發商無奈一“舉”就“被地王”了。然而殘酷的現實表明,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來完成地王的開發,并不像在拍賣會上“瀟灑”舉牌那么簡單,實際中很多地王需要尋找一些合作者來共同開發,有的甚至最終土地被政府收回。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